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59文学 www.59wx.cc,大地狮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nbsp; 儒以诗、礼发冢。大儒胪传曰:“东方作矣,事之何若?”小儒曰:“未解裙襦,口中有珠。”“诗固有之曰:‘青青之麦,生于陵陂。生不布施,死何含珠为!’接其鬓,压其颊,而以金椎控其颐,徐别其颊,无伤口中珠!”

    翻译成白话:

    儒者盗墓时,也会用到诗与礼。大儒生传话下来说:“太阳已经出来了,事情进行得如何?”小儒生说:“裙子与上衣尚未脱下,口里还含着一颗珠子。”大儒生说:“诗上早就写着:‘青青的麦穗,生长在山坡上。生前不布施给人,死后又何必含珠!’抓着他的鬓发,按着他的胡须,你用铁锤敲他的下巴,慢慢拨开他的两颊,不要碰坏了口里的珠子。”

    庄子这段话略显刻薄,意在讽刺儒家的读书人,讲一个大儒生带着小儒生去挖一个前辈读书人的坟墓,把他口里的珠子偷出来,据为己有。寓意是说,很多人今天所讲的话,都是古人吐的口水,他们将这些残余的唾沫拿来,加一点化学作用,变成自己的学识吹嘘,这就是学问,也就是庄子所说的死人口里的宝珠。

    清朝的大文学家纪晓岚很聪明,他说,思想道理早已被古人写完了,说光了,我无需再写了,只需将古人的文字编撰整理即可。所以,作为四库全书总攥官的纪晓岚,终其一生,只写过一本小书阅微草堂笔记,并且不是关于人事,而是关于神鬼怪异之事,其他时间都花在了编撰四库全书上。

    今天的中国学人动辄否定传统文化,喜欢标新立异,大谈什么思想领域的创新之路,如果细究历史,却往往发现,他们所标榜的新路,前人早已走过,并且走的方法已经很成熟,何新之有哉?即使是大儒名家,也难免会错把旧有的思想当成自己独创的新物。据说,有一次,胡适曾考证出陶弘景真诰一书中有许多处皆“窃取”于四十二章经,并以为自己发现了千年无人察觉的秘密。陈寅恪一听,即托傅斯年转告胡适,他的千年发现其实早就被朱熹发现了,只要细读朱子语类即可明白。大儒胡适者,亦不免有“孤陋寡闻”之错也,况他人乎?若是有些自大之人,自认为无所不通,独创出特有的智慧,从而大吹大擂,那可真就是夏虫不知寒冰,朝菌不知晦明,蟪蛄不知春秋,井底之蛙不知天大了,相当可笑。当今时代,人们如欲寻求生命中困惑的答案,翻开经典,只要细心,总能获得心满意足的收获。有些人很实在,自感古人智慧博大精深,需要找一根主轴贯穿,否则便会感到思想的庞杂和混乱,于是,或秉持孔孟之道,或信仰基督,或皈依佛法,或跟随某个兴趣相投的思想家,以“轴心时代”的思想之一作为中心主轴去梳理人生之路,仿佛一根主线贯穿散落的珍珠一般,顿感生命的空间豁然开朗,脑海的风波渐渐变成清楚的涟漪,一切困惑皆迎刃而解。当人们在所选择的文化方向上走得越远、越高之时,自能触类旁通,了解到各种文化其实本是一体,仅仅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

    当然,后人的创新也不可全盘否定。在思想和智慧的表现形式上,每个时代的特色各有千秋,从诗歌到辞赋,从骈文到古文,从唐诗到宋词,从元曲到清代小说等等,不一而足。在思想文化的殿堂内,每个时代也都会出现一些承前启后的高人,仿佛在一种灵明状态下,如有神助,用那神来之笔挥洒出奇迹,像王羲之的兰亭序,李白的将进酒,苏东坡的赤壁赋成为中国思想文化中的瑰宝珍品,闪耀于思想的天空,为后人带来许多思想的灵明和光亮。

    后人的创新还体现在,结合时弊,把古人智慧发挥得淋漓尽致,以避免历史悲剧的重演。文明的精髓就在于帮助人类更好得生存。自古以来,人性的本质难变,愚痴的一面总是很相似,致使人类不停犯同样的错误。武侠小说大师金庸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写了大量评判时势的文章,对事态的判断总是精准无误,别人问他何以能未卜先知,金庸说,阅读资治通鉴,就知道历史中总是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人类总喜欢重演悲剧,这好像是人类历史的一个惯常定律。可见,领会先哲的智慧,结合当今时代的特征,创新出对教化世人和安邦治国有所帮助的思想系统,以避免历史悲剧的重演,是多么重要

    行文至此,我对此书做一个声明,如果此书略微含有一些思想光芒的话,皆是因为我汲取了古今中外的智慧源泉,并在许多良师益友的指点和启发下,才能有此成效。我只是一个“编”书者,如果说有点不同的话,那就是我“编”书的态度诚恳,力求精致,融合了我个人所判定的智慧精华,以期对世人有所启示和帮助。我自认为未来的人生使命,不是做一个像康德一样的原创哲学家,而是做一个像伏尔泰一样,宣扬人间真理,维护人间正义的思想家,退而求其次,做一个“文化商人”也不错,把人类的文化精粹包装完美,呈献给地球上的同胞。

    历史学家黄仁宇

    时代发展至今,互联网以及物联网等科技已翻天覆地改变了人类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这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也是一个需要智慧的时代,更是一个需要创新的时代。当代的良知学人已经对梳理历史文化的脉络作出了创新贡献,如历史学家黄仁宇,他以明实录、明人奏疏笔记、明代地方志等巨量史料为基础,充分吸收了中国大陆、台湾以及欧美、日本的研究成果,形成了一种“五百年看历史走向的大历史格局观”对指点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乃至世界未来的发展方向,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在这些前辈披沙拣金的工作上,我们新时代的学人应该承前启后,创新出有助于富国安民的成果,这仿佛是,前人在文化的沥青中提取出了“镭”我们要在此基础上制造出“文化原子弹”发挥出文化的巨大魅力,让地球上每一个人都能得益于文化的滋润。

    站在先辈伟人的肩膀上,眺望人类发展的远方,我有一种豪情,自信自己的生命价值将在利益众生的心愿中化为一部部真善美的作品,抓住历史的契机,把古人智慧和时代的特色融为一体,播撒智慧的甘露,滋润大众的心灵,做利益众生的大公德!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