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59文学 www.59wx.cc,北洋权魔段祺瑞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下人把段祺瑞扶进卧室。经此打击,年仅61岁的他显得垂垂老矣。

    同北京住处一样,段的新居同样设了一间佛堂,他以“正道居士”自诩,每日同夫人吃斋念佛,虔诚无比。一日三餐多为米粥,馒头,两三个素菜;穿着粗衣布履,不尚浮华。丫环、杂役大部辞退,厨师、老妈子减到最低。过去,他从不注意花销,现在不得不精打细算。原来下围棋,打麻将,现在也金盆洗手了。只是每每王揖唐过来,帮他整理诗文《正道居集》……他果然心如止水,四大皆空了吗?不,他时刻不忘东山再起。在他唆使下,他那一大批麕集津门的亲信爪牙,一直在钻头觅缝,纵横捭阖,极力扶植他重执权柄。

    他196年4月0日下台时,奉张、直吴两系对恢复民元约法还是恢复曹锟宪法吵得不可开交;由于两系恶斗,致使北京政府频繁地更换内阁。先是颜惠庆,再是杜锡珪、顾维钧,、4个月换了任总理。是年7月,广州国民政府组织北总伐军,9月,一举攻克汉口、汉阳,10月上旬又克武昌。吴佩孚在两湖势力迅速土崩瓦解。与此同时,号称5省联军总司令的孙传芳也接连败北,一发不可收拾。10月中旬,张作霖在天津召开“蔡园会议”,招降纳叛,整合力量,把阎锡山、孙传芳等纳入自己势力范围。张作霖公然以“大老”自居,妄图一统天下。

    局势越乱,恶斗越凶,段祺瑞越是急不可耐。他极力制造矛盾,挑拨离间,妄图挑起直、奉两系恶斗。以便乘乱出山,收拾残局。张作霖出于自身利益考量,目前还不想跟直系撕破脸皮,老段阴谋未能得逞。但他并不死心,又派爪牙远赴山西,怂恿阎锡山领衔发表通电,拥戴老段再起东山,收拾乱局。阎老西儿何其圆滑?结果碰了钉子。段的出山计划再次搁浅……两度碰壁并未使段祺瑞变得收敛。197年秋,权迷心窍的老段竟异想天开,打起“小皇帝”溥仪的主意。他见溥仪颇受日本人“垂青”,想借助他的势力,达到东山再起的目的。经协商,他们在载沣家见了面。不料,溥仪又臭又硬,大端皇帝架子,结果不欢而散。于是,打消与溥仪“合作再起”的念头。

    常言道,福不双至,祸不单行。就在他百念俱灰时,家里又出了一桩“花案”。

    段祺瑞一生娶过妻5妾。正妻吴氏是吴光新的姐姐,给他生下一子一女撒手人寰。次年(1901)由袁世凯作媒,将其义女张佩蘅许配给他。大姨太陈氏早夭,、4、5姨太都是从烟花巷买来的,平日水性扬花,极不安份。段在任时,刘三就与段的孙子大江长期姘靠,被段休回家。段下台后,刘四、李五更不安份。趁段氏夫妇赴大连小住期间,打扮得花枝招展,终日外出浪荡,彻夜不归,闹出许多风流韵事。段回津后气得嘴大鼻歪,一怒之下两个休了一对!段祺瑞气得几天几夜寝食难安……198年,南京政府的二次北伐,进展十分顺利,孙传芳土崩鱼烂,吴佩孚逃亡四川,张作霖见大势已去,逃回东北。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制造济南惨案,增兵东北、平津、青岛,公开武装干涉北伐,阻挠南京政府军队北进。段祺瑞又有可乘之机,联络徐世昌、黎元洪、曹锟、王士珍等人,发起“和平运动”,呼吁南北停战,意在破坏北伐。但未奏效。段祺瑞又把一招险棋压在日本人身上,他派出亲信姚震5上北平,面见日本驻华公使芳泽,希望在日政府庇护下,成立以段祺瑞为首的临时政府,取代奉张。日本人武装干涉北伐的行为,正遭到西方国家的非议,无意再用刺刀扶植另一个傀儡政权。段祺瑞的希望再次破灭。

    屡次失败,贼心不死。期间,以他为首的“中日密教研究会”成立。其会员有日本驻屯军军官、日侨及北洋时期军政要人。名为研究佛教密宗,实为拉拢中日政要,组成日本人的御用工具。

    190年,冯玉祥、阎锡山联合反蒋的“中原大战”爆发。日本特务土肥原在华北大肆活动,积极策划“北洋派大同盟”,拉拢北洋派旧军阀参加。大同盟以段祺瑞、吴佩孚为领袖,以反对蒋介石、国民党为幌子,制造华北混乱局面,日本人从中渔利。由于张学良入关助战,致使冯、阎败北。北洋派大同盟只好暂时偃旗息鼓。

    191年,“九一八”事变前夕,土肥原继续策划北洋派旧将联合反蒋。韩复榘转达土肥原的许诺,段芝老如能断绝与安福系的关系,可在将来的北平政府中主政,吴佩孚主军。

    “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遭到国人集矢。各地新、老军阀纷纷借题发挥,打出“抗日”旗号反蒋。在土肥原的策动下,这年11月,在济南召开以北洋派旧军人为主体的会议,共同拥戴段祺瑞、吴佩孚联合反蒋。当韩复榘赴津向段通报会议决定时,段乐得心花怒放,表示今后不再与安福分子为伍,指定段宏业为他的私人代表,与土肥原等人接洽。

    安福系得知段的意向十分恼火。姚震对土肥原说,想抛开我们,没门儿,我们一定要破坏到底!果然,不久,《大公报》大肆刊出攻击段宏业的文章,并派记者采访段祺瑞。段的谈话暴露了他只成立一个与蒋对抗的北方政府,无意把东三省分裂出去的意图。日本人觉得段祺瑞并不可靠,于是把心思放在溥仪身上。终于19年月1日,成立“满洲国”。

    分裂东北后,日本人进一步策划分裂华北,把目光重新聚焦在段祺瑞身上。土肥原多次会见段祺瑞,表示全力支持推倒蒋介石,由段出面组成华北政府。段再次表示反对把东北从中国分裂出去的作法。土肥原心中不快,但表面答应可以商量。这时,陈炯明也北上天津,表示与段联合倒蒋。19年冬,段祺瑞与日方达成项协议:(1)交还东北;()二十一条暂时保留;()借款千万组织华北政府……19年初,日军先后攻占榆关、热河,准备把战火烧到关内。段祺瑞进一步了解到日本的狼子野心,不愿做与狼为伍的千古罪人,对日本态度发生变化,对组织华北政府不再热心。日本政府也对他渐失信心……段祺瑞留在北方,蒋介石终究不放心。这时,南京各报登出一条大字消息:“蒋委员长昨日亲迎段祺瑞!”这一轰动朝野的新闻,引起国人纷纷猜测、议论。中国一号人物何以亲自出马迎接在野元老?赋闲已久的段祺瑞为何陡去金陵?”

    因为,日本特务频繁出入段宅,拉拢段祺瑞之举,早为南京政府探知,因此,采取了多种防范措施。尤其南京得知,日本人为控制华北地区,妄图建立“华北自治政府”,日方的拉拢对象第一个是段祺瑞,第二个是吴佩孚。19年1月,日军占领山海关后,建立“华北国”的活动更是紧锣密鼓。

    为了稳住段祺瑞和吴佩孚,不上日本人的贼船,南京国民政府曾特别邀请段、吴参加洛阳“国难会议”,聘请他们担任国难会议议员。但段、吴二人都未应约前往。于是,南京政府立刻展开舆论攻势。上海《申报》刊登文章:“前临时执政段祺瑞,自十五年卸政后,隐居津门专心念佛。‘九一八’国难发生后,某国为达到某种阴谋,乃派遣浪人向段游说……以种种权利诱惑段氏。闻段氏主张日方先取消傀儡组织,恢复‘九一八’以前状况,始可向中央商谈。而一般无耻汉奸甘为国奴,受某国指使而奔走者,亦大有人在…”这篇报导传达了两种意思:一是警告段祺瑞决不允许充当溥仪第二;二是对段网开一面,说明他与其他汉奸有区别。与此同时,蒋介石又发动社会上层人物函电交驰,游说段别做有损国格人格的事情。

    段祺瑞深感受日、蒋两方疑忌,颇感处境艰危。段立刻给上海商会主席王晓籁回电,表示“痛心国难,辱以正气相勗,自念以身许国,不后于人……”

    不久,在国民政府授意下,派出一个名流代表团,团长朱庆澜,主要成员有黄炎培、王晓籁、李组绅、穆藕初、许克成。他们分别拜晤段祺瑞、吴佩孚,敦促他们早日南下,免为日人所乘……坐困愁城的段祺瑞高兴之至,连呼“对对对!”,表示愿意离津南下。

    1月19日,国民政府派前驻法公使钱新之乘专列赴津迎迓,并带来蒋介石的亲笔信。次日晚9时,段祺瑞乘专列南下,在津的朝野名士前来送行,其中包括王揖唐、曹汝霖等人。随段南下的有吴光新、前师长魏宗瀚、侄子段宏纲等。在北平的张学良,特电令于学忠“妥为照料”。

    1日9时,专列过济南时,段接受记者采访,表示“抵抗御侮,物质固关重要,但民意民气关系尤重……”

    日上午8时,段的专列到达浦口,南京朝野欢迎者600多人。其中有蒋介石的代表、军政委员朱培德,国民政府要员张群、杨杰、许世英、贺耀祖、黄慕松等,以及许多学友、同乡、部下。横幅上写着“欢迎三造共和的段老先生”,“欢迎抗日救国元老段先生”。段弃车登船靠岸后,蒋介石率先上船,拜会段祺瑞,恭执弟子之礼。因段祺瑞早年任保定陆军速成学堂督办时,与蒋介石有师生之谊。下船后,段祺瑞上蒋介石的专车,一同驶进中山路励志社下榻。

    段在南京逗留期间,与蒋介石、张群等人作过长谈,并由蒋陪同拜谒中山陵。段祺瑞深嵌南京乃事非之地,于是借口上海有亲属,要求赴上海定居。二日后,在蒋亲送下登上火车前往上海……日本人对段的南下又气又怕,他们制造舆论,极力挑拨段、蒋关系。日方经常派人造访,包括日本驻华大使有吉明。段明知既已南下,不可轻易北返,故不愿再与日本人套近乎。

    刚到上海时,段住福开路世界学社。人流品杂很不安全,不久,应国民政府军事参议院院长陈调元之邀,移居西摩路陈宅。南京政府每月为他提供万元生活费。他将半数分赠给旧部曹汝霖、王揖唐、曾毓隽等人。他以正道居士之名,参与沪上佛教,精研佛学,颐养天年,不再预闻政事。这也正是蒋介石所希望的。

    196年秋天,段祺瑞因胃肠疾患住进医院,经中、西医治疗无效,于11月日病逝,终年7岁。终前他写下遗嘱给儿子段宏业:“……惟我瞻四方,蹙国万里,民穷财尽,实所痛心”,他对当局提出复兴之道“八勿”:勿因我见而轻起政争,勿空谈而不顾实践,勿兴不急之务而浪用民财,勿信过激之说而自摇国本,讲外交勿忘国防,司法教育勿忘国粹,治家勿弃固有之礼教,求学者勿骛时尚之纷华……南京政府主席林森下令,经行政院长蒋介石、财政部长孔祥熙副署,对段祺瑞举行国葬。北洋故旧、南京新贵,知名人士纷纷前往吊唁,外地唁电,挽联雪片般飞来。林森、蒋介石的代表吴铁城,汪精卫的代表褚民谊,以及各国驻沪领事前往致祭。

    按照段的生前愿望,百年之后葬北平西山。冀察政务委员会主任宋哲元,特派门致中等南下迎灵。灵车到天津,市长张自忠等几百人参加祭奠。到北平后,华北政要宋哲元、秦德纯以及吴佩孚等门生、亲朋、故旧纷纷到车站迎灵。灵枢先停于广通寺,供各方人士公祭,随后运往西卧佛寺暂厝。段宏业等到处寻找墓地未能如意。

    第二年,“七·七”事变爆发。日本人占领北平,大肆征用北平高级公馆,段的吉兆胡同公馆也被看中。日本人以40万元买下该公馆,立逼段家腾房。段的孙子段昌世把段祺瑞的公文、函件、档案、佛经、家谱等付之一炬,古玩、家俱也贱价拍卖……接着,日本人又征用了卧佛寺,立逼段宏业遗灵。一时间找不到合适葬地,匆忙间葬于其三弟段子猷墓侧。段的亲朋故旧哀叹:“老头子一生轰轰烈烈,死后竟无葬身之地!”准确讲,是段祺瑞亲近大半辈子的日本人,给他造成悲惨下场!真是极大的讽刺。

    段祺瑞是个多侧面,多棱角,复杂的历史人物,无法一言概之以“功臣”或“国贼”,也无法用“几几”开评判他的是非功过。作者把他一生主要经历罗列出来,让历史学家及聪明的读去分析、考量,做出较为客观的评价。

    007年1月修改于河北沧州(未完待续)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