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59文学 www.59wx.cc,北洋权魔段祺瑞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胸中块垒清除了,心中郁结消散了,他的情绪平静下来。段祺瑞又回到房间。他说:“这不能怪你,怨我早先没把他老贼看透。我是重权不重位的,当不当总理没什么,关键是中国的事还得我管,还得我说了算,这就够了。”段祺瑞习惯地点燃烟斗,踱来踱去,边走边说:“徐世昌继承李鸿章、袁世凯‘以夷制夷’的衣钵,想对列强不偏不倚,不即不离,利用他们在中国互相角触,互相制约,来维持均衡,以求苟安。我跟他不一样,因此,我们跟他的矛盾会越来越深的。

    “9月9日,德国威廉二世已经退位,欧战即将结束。以美国为首的列强重回中国,日本人在中国的地位削弱了。加上国内的和平潮流,徐世昌站在有利地形,形势对我很不利。因此,我们要调整内外政策,冷眼旁观,静观其实。”段祺瑞站在垂眉低首的小徐面前,一只手按在他的肩上,说:“目前,我们要做两件事:一、不与徐世昌正面冲突,不公开反对和平,要顺应国内外变化的新形势,以隐蔽手段破坏南北和谈,以恢复我们的天堂。二、我保荐你当参战处参谋长兼西北国防筹备处处长,上将军衔,以洛阳为据点编练师参战军。你过来……”

    段祺瑞把小徐叫到百万分之一的大地图前,用教鞭指点说:“你看,张作霖雄踞东北,桂滇两系占领西南5省,直系占据中原和长江流域,我们的地盘分散而孤立。那么,出路在哪里?这儿,大西北,只有牢牢抓住它,向中原发展才大有可为。”

    小徐又变得野心勃勃:“对,过去我觉得西北土地贫瘠,没大发展,听芝老提醒,才看出它的价值。背依西北,面对中原,进退有据,左右逢源。哈哈,妙!”

    老段说:“所以,悲观失望没有道理。”

    小徐说:“是。有恩师运筹帷幄,何愁不胜?这赴日观操……?”

    老段说:“去。到那里一是学习军事经验,为编练新军作准备;二是多多联络日本朝野人士,争取支持。”

    徐世昌踌躇满志。他要着手解决一个甚为棘手,生死攸关的大事——督军团问题。因为他的前两任都是被他们逼下台的。

    他之所以敢于涉足此事,是因为他对国内外形势有明晰透彻的分析,有自认为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有年的临政经验。果然,各省督军及其代表接到邀请后,出人意料地如邀而至。

    徐世昌极其精明。他上台未久,还不敢过份得罪段祺瑞。只能利用他不便公开反对和平这一点,小心翼翼地加固他的阵脚。一方面,他借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大造“和衷共济,统一南北”的舆论;一方面,授意党羽梁士诒在议员中成立“和平促进会”。很快,有108名包括新旧交通系、研究系议员参加。不久,在该会活动下,熊希龄、张謇、蔡元培等4位社会名流联名发电,倡议成立“和平期成会。”该团体很快得到国民党、政学系、研究系、交通系、拥护黎元洪和冯国璋的政客,甚至个别安福分子的热烈响应,连西南派也通电拥护,并允许在广州建立分会。

    段祺瑞既然以“和平伪装”来应付变化了的新形势,所以,他的虾兵蟹将也看风使舵,摇身一变成了“主和派”。倪嗣冲、曹锟、张敬尧等纷纷发表通电,赞成和平期成会,满口和平高调。同时,各省地方团体也表示百分之百地响应和平主张,名目繁多的和平机构相继成立……在和平运动日益高涨的形势下,徐世昌召开了督军团会议。

    这是北洋史上唯一一次由文人主持的督军团会议。张作霖、陈光远、孟恩远、倪嗣冲、赵倜、张怀芝、王占元、阎锡山、曹锟9个督军先后到京,还有绥远都统蔡成勋、松沪护军使卢永祥和黑、湘、陇、陕、苏、川等省代表。不管从会议规格、人数都是空前的。为此,徐世昌既骄傲又高兴,但他小心翼翼掩饰感情,不让自己喜形于色和忘乎所以。

    连日来,他逐一接见督军和代表,接连举办盛大招待宴会,劝说他们支持南北和谈,结束劳民伤财的内战。由于他高超的谈话技巧和驾轻就熟的应变能力,使督军们至少在会议期间不再重弹战争高调。徐世昌之所以热衷和平,一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声誉,巩固自己的地位;二是希图借此摆脱军阀的挟制,成为一个真正的总统。

    经过一阵紧张的幕后活动之后,1918年11月15日,首次督军团会议在公府“四照堂”举行,除督军和代表外,还有内阁代总理钱能训及全体阁员,府院秘书长和参战处代表共人。徐世昌把段祺瑞也“鼓捣”来了。也许是一种“猫戏鼠”的恶作剧——故意让他喝下自己酿造的苦酒。不过,段祺瑞一生碰壁太多,挫败太多,每次都靠他坚韧不拔的毅力渡过难关。所以,他似乎并不怎么在意。

    人们仿佛不敢惊动危襟正坐,低眉垂首的段祺瑞。他们都踮起脚尖小心翼翼地绕过他,避免与他接触。这时的四照堂烟雾缭绕,但气氛却凝重而压抑。会议开始,段祺瑞才抬起头,目光平视满脸傲岸,但却没有责难和敌意。尽管这样,督军们还是不敢碰他的目光……徐世昌首先请段祺瑞发表“高见”。在经过一阵吟沉后,他才用缓慢而沉重的声调说:“本人已经下野,未便参与国家大计。国内和平应以大总统主持。但不能以‘对等议和’的形式解决争端,更不应讨论国会问题……”

    表面看,他的讲话谦和而客观,但实际上既武断又专横。他依然把西南视为仇敌和附庸,而且不许在议和中讨论他一手操办的安福国会。徐世昌没有勇气反驳他,因为他还无力与之抗衡,只能拐弯抹角抒发自己主张,他笑道:“哈哈,好,芝泉所言甚是,本人完全赞同。现在,欧战已经结束,国内战争也应停止。南军北军,皆为袍泽兄弟,一味同室操戈,终非善事,且于国于民,实为不利。现在,该是结束内战的时候了。”徐世昌环视与会者,都在认真听讲,看不出反感之意,只有段祺瑞紧锁双眉,似有不快。徐世昌话锋一转道:“说到欧战,我们不能不感谢芝泉先生的远见卓识,当初不是他坚持对德宣战,岂有今天的国际地位?所以,我们要永远记住他的功德。”

    说罢,带头鼓掌,其他人也跟着鼓起掌来。

    接着,钱能训发言,他小心地避开段祺瑞的忌讳,说明武力统一政策不失为定国安帮大计;但执行起来暂时有困难。为了顺应历史潮流,有采取和平方式之必要。

    曹锟、倪嗣冲相继发言。他们都是既不悖逆总统,又不伤害老段,提出“停战当然不错,但不知南方有无诚意。”“实现和平固好,但南方是否一致?”等质问,钱能训说明这种质疑没有必要,南方头面人物皆有和平诚意等等。

    这时,张怀芝看出门道,急不可耐地问:“赞成大总统和平主张的请举手!”

    倪嗣冲首先举手,顿时,会场上手臂林立。只有段祺瑞一人扳着面孔,端坐不动,看上去如一名置身法庭的囚徒。

    张怀芝、倪嗣冲何以讨好徐世昌?因为他们的督军地位已岌岌可危,都是到北京来谋求内阁总长席位的。

    次日,督军团会议继续召开。会上一致通过五条决议:一,如果南方不提出过苛条件,一致赞成和平计划;二,欧战结束,参战督办处改为边防督办处;三,预筹各省善后;四,收束军队,先从调查军队实数入手;五,责成各省照章报告中央税收。

    同日,北京政府发表罢战退兵命令。

    和平真的到来了吗?

    四九和会不和徐树铮一踏进房门,眼睛里湿漉漉的。虽然,分别才一个多月,仿佛经历了半个世纪。寒暄过后,他从大皮箱里面拿出狐皮大衣、雕花烟斗、止痛药片、日本屠苏酒,红木手杖等等。段祺瑞从不相信洋医洋药,只相信中医中药,但经不住小徐巧口舌簧,现身说法,到底说服老段当场吃下一片。几分钟后他的腿痛顿减,又过了几分钟,奇迹般地不痛了,乐得老段什么似的,从此,这种神奇的小白药片成了他生命的支撑。

    小徐把那只手杖拿给他看。老段不以为然,说我还不老,用不着手杖。小徐让他看手杖下端,露出一个0。55毫米的枪口,手杖顶端有一个机关,轻轻弹开是一道可装两颗子弹的弹膛,而手柄的内弯有一个按压式枪机。原来,这是一支精巧绝伦的手杖枪。

    段祺瑞爱不释手,连连称奇叫绝。

    小徐话入正题:“听说徐世昌召开了督军会议,很占上风,还通过了5项决议?”

    段祺瑞两声冷笑,从桌上拿起一张纸递给小徐:“这是会议通过的五项决议,你看看。”

    小徐边看边思索。老段说:“表面看他是占了上风,实际上还是我段某的胜利。”小徐放下文件,洗耳恭听。段祺瑞接着说“首先,和平是有条件的,南方所提任何条件都可视为‘过苛’。其次,我提出的反对‘对等议和”,实际上是迫降,仍是把西南摆在从属地位。西南肯定要据理力争,这就注定谈判不可能成功。第三,和谈不谈国会问题,是让他们永远承认安福国会的合法地位。第四,参战处改边防处,军权仍在我手里。你想想,除此之外,徐世昌还剩下什么?他能收束军队?他能确保中央税收?恐怕他没有这么大道行!”

    “哈哈,”小徐放声大笑,嘲讽道,“这么说‘黄油球’是狗咬水泡——空欢喜。”

    段祺瑞转换话题:“说说观察情况。”

    小徐叹道:“唉,日本人也是势利眼。这次赴日观操倍受冷落,令人寒心。过去围着转的老友,大多躲得远远的。不过有些人还是够朋友,给予很多方便和关照。”

    段祺瑞脸色阴郁,习惯地走来走去:“是啊,看起来我们必须重整旗鼓,卧薪尝胆,营造我们的天堂。徐世昌已经命你为边防处长。你要抓紧练兵习武,争取早日成军。”

    “是,我拟了一份扩军、训练计...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