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59文学 www.59wx.cc,北洋权魔段祺瑞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临漳悲歌

    在既无桌又无凳,落满灰尘鸟粪的大厅内,席地而坐着三四十位百长以上的首领,一块大石头成了大元帅的宝座。满目疮痍的彩色玻璃窗,支离破碎的枝形吊灯,残缺不全的蒙难耶稣相,似在惋叹和诉说着往日的辉煌,也给会议蒙上悲凉气氛。

    廷宾说:“我们苦守了昼夜,打退敌人多次进攻,几次突围未果,几次派信使未成。我不想瞒你们,我们的处境已经很困难……”廷宾扫视大家一眼,但见他们没有惊慌恐惧,只有可怕的淡默和麻木,他接着说:“出路只有两条:一是死守,一是突围。但结果都不乐观。现在,敌人用杀害乡亲挟持我们,倒让我们心如刀绞。因此,权衡利弊,我决定放弃抵抗,以尽可能少的生命,换取大多数人的生存。大家以为如何?”

    他的话音刚落,立刻引来一阵骚乱:“不,人活百岁也是死,不如早死早脱生,跟段贼拼啦!”“别人都能死,大元帅不能死。我们保着大元帅冲出去!”“宁肯站着死,绝不跪着生!”……会场一片哭叫骂声,部众情绪达到沸点。大有孤注一掷之举。廷宾不慌不忙地说:“坐下,都坐下,有话慢慢说。弟兄们,死很容易,拼也不费力气,只要一声冲就够了。可是,我们要对三四千名弟兄,五六千名乡亲负责呀!你们想想:是全军覆没好,还是多保存一些实力好?不是有句话,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吗?”

    大家不再作声,偌大会场只有轻轻饮泣声。象每次一样,人们目光集中在刘文清身上。因为他是智囊,是主心骨,是大元帅的印证和诠释。文清抬起头,满脸悲怆地扫视大家,低沉地说:“有句话说:两害相权取其轻。权衡利弊,我同意大元帅的意见。你们想,清政府最恨我们俩,因此,用我们俩的生命换取大家的生命,值得。希望大家配合我们。别难过,只要多数人活着,就会有许许多多景廷宾,刘文清。”廷宾看看怀表说:“时间不多了,文清准备谈判吧。大家各就各位,做好应急准备。散会!”

    会后,景、刘二人进行了密谈。

    在约定的时间内,鲍贵卿和徐树铮来到教堂门口。龙团军战士给他们蒙上眼睛,引到一间破房内,去掉眼罩,在指定的长桌旁坐下来。片刻后,文清和牛路走进来,坐在长桌另端。一开始,文清先发制人,疾言厉色道:“说吧,我怎样做才能让你们停止野蛮而愚蠢行动?”鲍贵卿傲慢地说:“无条件投降!”文清说:“我要是不呢?”鲍贵卿说:“我一直杀下去,直到把一千户全杀光。”文清问:“屠杀无辜不觉得太可耻吗?”鲍贵卿说:“这里只有匪逆没有无辜。”文清说:“我还有几千人众,外围更多,足能拼个鱼死网破!”鲍贵卿说:“可惜全在段大人掌握之中。”牛路破口大骂:“鲍贵儿,我操你八辈祖宗!”鲍贵卿厚颜无耻地说:“那我不管,我只知道杀人杀人!不愿谈散伙。”牛路拍着胸脯说:“老子也在军队混过,官阶不比你低,就没见过你这么无耻的。你滚吧!”鲍贵卿想走,徐树铮叫住鲍贵卿:“鲍将军息怒,不妨听听刘先生的条件。”

    鲍贵卿坐下来。明眼人一看便知,双方都想待价而沽。文清还有拖延之意。文清口气缓和地说:“我的条件很简单:一,停止双方的敌对行动;二,我和大元帅听凭你们处置,其他将士,家属及乡亲一律免予追究,绝对保证他们的自由;三,谈判内容公告全国,便于国人监督执行。”

    龙团军大本营包围后,段祺瑞上报袁世凯,袁上报朝廷,朝廷指示:龙团军必须解散,首逆和骨干必须惩治,附逆及家属可暂免追究。看来双方差距在惩治范围上。就上述问题双方进行了激烈争论,几至动武。正吵得不可开交时,外面亲兵喊:“大元帅到——”

    亲兵持枪礼敬,文清、牛路恭身迎候。少顷,景廷宾威风凛凛走进来。迫于无形压力,小徐和鲍贵儿也慢慢站起来,暗暗倒吸一口冷气:原来景廷宾如此威仪,如此气派,如此英姿勃发!心里不禁发起毛来。廷宾摆摆手让大家坐下,自己也在文清身边坐下来,浏览了一下会谈纪要,不紧不慢地说:“不错,我外围还有10万之众,我这里还有几千人,我若拼死一战尚有可为。不过,那将有无数生灵涂炭,其中也包括你们和无辜百姓。这是我不忍心看到的。我实话告诉你们:我想以少数人的生命,换取大多数人的生存。你们想,景廷宾完蛋了,还要龙团军干什么?因此,只要你们绝对保证义军将士、家属及乡亲的安全,我可以停止抵抗,解散龙团军,对我可杀可剐,任由君便。请二位告诉段先生,我景某是有诚意的……”

    小徐侃快地说:“好,难得大元帅痛快,我们一定如实转达尊意。有何见教明天上午接着谈。”廷宾起身送客:“一言为定。”过来两亲兵要给徐、鲍带眼罩,廷宾说:“哎,既然停止抵抗,就免了吧。”

    徐、鲍二人把谈判情况向段祺瑞作了详尽汇报。段祺瑞是条老狐狸,轻易不肯相信人。他反复盘问谈判细节和景、刘二人的表情。反剪双手踱步沉思良久,才说:“只要解散匪组织,捉住匪首便是最大胜利。至于多杀一个少杀一个无关紧要,以后想杀便杀,何必争一日之短长。有一个情况你们不知道,有一个英国人当过教堂主持,此人在英国势力很大,他一再给老太婆施压,要求保留教堂,不许破坏一草一木,日后匪患平息,他另有安排。这就给我们歼灭匪逆增加了难度,这也是我不让你们使用大炮的原因。”

    夜幕降临,万籁俱寂。只有睡梦中的狗,偶尔发出几声轻吠,说明这个世界没有死去。天上的星星眨着眼睛,无视这个世界的存在;温馨柔和的风,轻轻摇拽着破旧的门窗,发出令人心悸的呻吟。惊魂甫定的雀鸟和小动物们,不时发出惊叫和逃匿声,说明夜的惊悸和不安。

    还是白天的会场,还是白天那些人。几只流泪的红烛轻轻摇拽,照着几个幽灵般的身影,使会议既神秘又扑朔迷离。廷宾开门见山地说:“谈判、解散、停止抵抗——全是假的。好不容易拉起的队伍,岂能轻易解散,堂堂7尺男儿岂可束手就擒?让老段见鬼去吧……会场一阵骚乱,看得出部将们相当激动,此举甚得人心。廷宾摆摆手继续说:“因此,我郑重宣布:今晚午夜1点突围。现在请总军师宣布突围计划。”

    文清胸有成竹地说:“今晚,不管花多大代价也要冲出去。我们决定兵分三路:景维汉、霍天庆率一千精兵潜出教堂后出西门;景世清、胡玉成率一千精兵出南门;牛路、陈敬、尹广聚等保着大元帅出北门。三支部队冲出后分散行动,到成安,临漳一带集中。每人左臂扎一条白布带,联络口号是‘无法无天’。我们最大困难有两点:一是如何潜出教堂而不被或晚被发现,二是如何冲出长街减少伤亡。散会后分头议论,尽快告我。”廷宾补充说:“队伍务要轻装,迅捷,前锋后卫要互相照应,伤员要有专人护卫。我们是有组织的撤退,不是盲目逃亡。好了,分头行动吧。”

    景、刘二人正在密谋,忽有亲信报告:“报告大元帅,抓到一个奸细,一散会他就迫不及待地传递情报,被我们当场抓获,这是缴获的情报。”说着,把一张小纸条递给景廷宾。上写:匪今晚一点突围。廷宾与文清交谈几句后说:“让他写个‘平安无事’的情报送出去。送他上路吧。”亲信领命而去。

    亲信刚走又有亲兵报告:“老海大爷求见。”廷宾、文清愣了:“哪个老海?”亲兵说“就是村长老海呀,还有一个中年人。”廷宾说:“戒备森严他们怎么进来的?快请!”

    二人正在狐疑,董老海和一位0多岁的壮年急匆匆走进来,一见面四手相握,无比亲热。寒暄过后,廷宾问:“你们是怎么进来的?”老海说:“是这样,你们一困几天,急的我吃不好睡不着,我想啊想,怎么救你们出虎口?忽然我想到这位周师傅。周贵,你快说。”

    周贵说:“俺爹是方圆百里有名的石匠,10年前被洋鬼子抓去修教堂。开始还让家人见,后来越管越严,几乎与世隔绝。一次,俺给他送棉衣,他递夹袄时趁鬼子不注意,狠掐了俺一把,递了一个眼色。俺知道有故事,回家仔细掐捏那件破祆,到底从夹层里找到这张图。教堂修完爹不明不白地死了。俺跟董大伯就是根据这张图进来的。”说着,把一张线路图递给大元帅。

    景、刘喜出望外,赶忙接过图观看。这是一幅画在一块白布上的墨线图,一道道暗道机关画得一清二楚,打开暗门的方法也标得详详细细。一条暗道直通主教办公室的神座下,另一端通向郊外一片荒坟中。闹义和团时几个洋人神秘失踪,今天终于找到答案……真是雪中送炭!这张图来得太及时太神奇了,真应了“天助”一句话。两位统帅非常高兴,立刻重新布置突围计划。廷宾和总部提前行动,先由牛路的洋枪队打头阵,在周贵带领下迅速潜出,而后占领制高点,在地道四周部署警戒线,保卫大元帅和后继人员安全突围。

    龙团军刚刚逃出一半多就被敌人发现了。双方进行激烈战斗。与此同时,教堂内尚未走脱的两千多人,与清军展开殊死搏斗。刘文清负责断后,他带领龙团军边打边退,通过长街,人员死伤过半,待冲出去时,队伍已溃不成军,纷纷作鸟兽散……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战争,常常魔幻般改变着现状、历史和未来,导演着安危荣辱,悲欢离合的悲喜剧……段祺瑞受到上峰申斥,险些丢了乌纱帽。他气恼交加,鼻子气歪了,病倒了。小徐形影不离地侍候他。宽慰他。他凭着三寸不烂之舌,使段祺瑞畅快许多。

    就在这时,一辆大方车在亲兵护卫下来到段的驻地。走出方车的是一位如花似玉的姑娘。原来,段祺瑞的大姨太陈秋妹前不久因生产而夭亡,袁世凯怕他床前寂寞,故馈赠小妾边氏以示宠幸。几个月未近女色的段祺瑞,早已欲火中烧,袁大人此举无异于雪中送炭。段祺瑞对袁世凯更加感激涕零,一高兴病好了大半。

    好消息接踵而至。就在龙团军件只村突围后半个月的6月1日,忽然传来景廷宾落网的消息!同时落网的有他的长子景绍文、以及牛路、陈敬、胡玉成、霍天庆、尹广取、景世清、景维汉等骨干分子,已解往威县大牢关押。刘文清不知在乱军中被击毙,还是隐匿他乡,这成了一个谜。

    原来,景廷宾率残部艰苦转战,东拼西杀,来到成安县郭家屯村,他本想稍事休息后,转战冀南境内号召旧部,东山再起。晚上,住在刘姓一家农民家里。因人困马乏,疏于防范,被清探探知,夜半三更被倪嗣冲部抓个正着。这里既无群众基础,又无坚固墙垣,失利被擒事出必然。此外,...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