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59文学 www.59wx.cc,孝经注疏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论语云:“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欤?”今言“孝者德之本欤”欤者,叹美之辞,举其大者而言,故但云孝;德则行之总名,故变仁言德也。

    经曰:“昔者明王之以孝理天下也,不敢遗小国之臣,而况于公、侯、伯、子、男乎。”

    [疏]经曰至形于四海。正义曰:此第二段,序已仰慕先世明王,欲以博爱广敬之道被四海也。经曰至男乎。此孝治章文也,故言“经曰”言小国之臣尚不敢遗弃,何况于五等列爵之君乎。公、侯、伯、子、男,五等之爵也。白虎通曰:“公者通也,公正无私之意也。春秋传曰:王者之后称公。侯者候也,候顺逆也。伯者长也,为一国之长也。子者字也,常行字爱于人也。男者任也,常任王事也。”王制云:“公、侯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至于周公时,增地益广,加赐诸侯之地,公五百里,侯四百里,伯三百里,子二百里,男一百里。公为上等,侯、伯为中等,子、男为下等。言小国之臣,谓子、男之臣也。

    朕尝三复斯言,景行先哲。

    [疏]正义曰:复犹覆也,斯,此也;景,明也;哲,智也。言每读经至此科,三度反覆重读,庶几法则。此有明行者,先世圣智之明王也。论语云“南容三复白圭”诗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是其类也。

    虽无德教加于百姓,

    [疏]正义曰:上逊辞也。

    庶几广爱形于四海。

    [疏]正义曰:此上意思行教也。“庶几”犹幸望。既谦言无德教加于百姓,唯幸望以广敬博爱之道著见于四夷也。案经作“刑”刑,法也。今此作“形”则形犹见也。义得两通,无繁改字。“四海”即四夷也,又经别释。

    嗟乎!夫子没而微言绝,异端起而大义乖。

    [疏]嗟乎至枢要也。正义曰:此第三段,叹夫子没后,遭世陵迟,典籍散亡,传注春驳,所以撮其枢要,而自作注也。“嗟乎”上叹辞也。“夫子”孔子也。以尝为鲁大夫,故云夫子。案史记云:孔子生鲁国昌平陬邑,鲁襄公二十二年生,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葬鲁城北泗上。“而微言绝”者,艺文志文。李奇曰:“隐微不显之言也。”颜师古曰:“精微要妙之言耳。”言夫子没后,妙言咸绝,七十子既丧,而异端并起,大义悉乖。

    况泯绝于秦,得之者皆煨烬之末。

    [疏]正义曰:“泯”灭也。“秦”者,陇西谷名也,在雍州鸟鼠山之东北。昔皋陶之子伯翳,佐禹治水有功,舜命作虞,赐姓曰嬴。其末孙非子为周孝王养马于、渭之间,封为附庸,邑于秦谷。及非子之曾孙秦仲,周宣王又命为大夫,仲之孙襄公讨西戎,救周。周室东迁,以岐丰之地赐之,始列为诸侯。春秋时称秦伯,至孝公子惠文君立,是为惠王。及庄襄王为秦质子于赵,见吕不韦姬,说而取之,生始皇。按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于邯郸,及生,名为政,姓赵氏。年十三,庄襄王死,政代立为秦王。至二十六年,平定天下,号曰始皇帝。三十四年置酒咸阳宫,博士齐人淳于越进曰:“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立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辅政哉!”丞相李斯曰:“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非其相反,时变异也。今陛下创大业,建万世之功,固非愚儒之所知。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制曰:“可。”三十五年以为诸生诽谤,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馀人,皆坑之咸阳。是经籍之道灭绝于秦。说文云:“煨,盆火也。烬,火余也。”言遭秦焚坑之后,典籍灭亡,虽仅有存者,皆火余之微末耳。若伏胜尚书、颜贞孝经之类是也。   滥觞于汉,传之者皆糟粕之馀

    [疏]正义曰:案家语:“孔子谓子路曰:夫江始于岷山,其源可以滥觞,及其至江津也,不舫舟,不避风雨,不可以涉。”王肃曰:“觞所以盛酒者,言其微也。”又文选郭景纯江赋曰:“惟岷山之导江,初发源乎滥觞。”臣翰注云:“滥谓泛滥,小流貌。觞,酒也。谓发源小如一盏。”“汉”者,巴蜀之间地名也。二世元年,诸侯叛秦,沛人共立刘季以为沛公。二年八月入秦,秦相赵高杀二世,立二世兄子子婴,冬十月,为汉元年。子婴二年春正月,项羽尊楚怀王为义帝,羽自立为西楚霸王,更立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中四十一县,都南郑。五年,破项羽,斩之。六年二月,即皇帝位于汜水之阳,遂取汉为天下号,若商、周然也。汉兴,改秦之政,大收篇藉。言从始皇焚烧之后,至汉氏尊学,初除挟书之律,有河间人颜贞出其父芝所藏,凡一十八章,以相传授。言其至少,故云滥觞于汉也。其后复盛,则如江矣。释名云:“酒滓曰糟,浮米曰粕。”既以滥觞况其少,因取糟粕比其微。言醇粹既丧,但余此糟粕耳。

    故鲁史春秋,学开五传。

    [疏]正义曰:“故”者因上起下之语。夫子约鲁史春秋,学开五传者,谓名专己学,以相教授,分经作传,凡有五家。开则分也。五传者,案汉书艺文志云:左氏传三十卷,左丘明,鲁太史也。公羊传十一卷,公羊子,齐人,名高,受经于子夏。梁传十一卷,梁子,鲁人,名赤,糜信云:与秦孝公同时;七录云:名ㄈ,字元始;风俗通云:子夏门人。邹氏传十一卷,汉书云:王吉善邹氏春秋。夹氏传十一卷,有录无书。其邹、夹二义,邹氏无师,夹氏未有书,故不显于世,盖王莽时亡失耳。

    国风、雅、颂,分为四诗,

    [疏]正义曰:诗有国风、小雅、大雅、周颂、鲁颂、商颂,故曰国风、雅、颂。四诗者,毛诗、韩诗、齐诗、鲁诗也。毛诗自夫子授卜商,传至大毛公名亨,大毛公授毛苌,赵人,为河间献王博士。先有子夏诗传一卷,苌各置其篇端,存其作者。至后汉大司农郑玄为之笺,是曰毛诗。韩诗者,汉文帝时博士燕人韩婴所传,武帝时与董仲舒论于上前,仲舒不能难。至晋无人传习,是曰韩诗。齐诗者,汉景帝时博士清河太傅辕固生所传,号齐诗,传夏侯始昌,昌授后苍辈,门人尤盛。后汉陈元方亦传之,至西晋亡,是曰齐诗。鲁诗者,汉武帝时鲁人申公所述,以经为训诂教之,无传,疑者则阙,号为鲁诗。

    去圣逾远,源流益别。

    [疏]正义曰:逾,越也。百川之木曰源,水行曰流,增多曰益。言秦汉而下,上去孔子圣越远。孝经本是一源,诸家增益,别为众流,谓其文不同也。

    近观孝经旧注,春驳尤甚。

    [疏]正义曰:孝经今文称郑玄注,古文称孔安国注。先儒详之,皆非真实,而学者互相宗尚。春,乖也。驳,错也。尤,过也。今言观此二注,乖错过甚,故言春驳尤甚也。

    至于迹相祖述,殆且百家。

    [疏]正义曰:至于者,语更端之辞也。迹,踪迹也。祖,始也。因而明之曰述,言学者踪迹相寻,以在前者为始,后人从而述之,若仲尼祖述尧舜之为也。殆,近也。言近且百家,目其多也。案其人,今文则有魏王肃、苏林、何晏、刘邵,吴韦昭、谢万、徐整,晋袁宏、虞佑,东晋杨泓、殷仲文、车胤、孙氏、庾氏、荀昶、孔光、何承天、释慧琳、齐王玄载、明僧绍,及汉之长孙氏、江翁、翼奉、后苍、张禹、郑众、郑玄所说,各擅为一家也。其梁皇侃撰义疏三卷,梁武帝作讲疏,贺、严植之、刘贞、简、明山宾咸有说,隋有钜鹿魏真克者亦为之训注。其古文出自孔氏坏壁,本是孔安国作,传会巫蛊事,其本亡失;至隋王邵所得,以送刘炫;炫叙其得丧,述其义疏议之。刘绰亦作疏,与郑义俱行。又马融亦作古文孝经传,而世不传。此皆祖述名家者也。

    业擅专门,犹将十室。

    [疏]正义曰:上言“百家”者,大略皆祖述而己。其于传守己业、专门命氏者,尚自将近十室。室则家也。尔雅释宫云:“宫谓之室,室谓之宫,其内谓之家。”但与上“百家”变文耳,故言“十室”其十室之名,序不指摘,不可强言,盖后苍、张禹、郑玄、王肃之徒也。

    希升堂者,必自开户牖。

    [疏]正义曰:希,望也。论语云:“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夫子言仲由升我堂矣,未入于室耳。今祖述孝经之人,望升夫子之堂者,既不得其门而入,必自擅开门户窗牖矣。言其妄为穿凿也。

    攀逸驾者,必骋殊轨辙。

    [疏]正义曰:攀,引也。逸驾,谓奔逸之车驾也。案庄子:颜渊问于仲尼曰:“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夫子驰亦驰,夫子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后耳。”言夫子之道,神速不可及也。今祖述孝经之人,欲仰慕攀引夫子奔逸之驾者,既不得直道而行,必驰骋于殊异之轨辙矣。言不知道之无从也。两辙之间曰轨,车轮所轹曰辙。

    是以道隐小成,言隐浮伪。

    [疏]正义曰:道者,圣人之大道也。隐,蔽也。小成,谓小道而有成德者也。言者,夫子之至言也。浮伪,谓浮华诡辨也。言此穿凿驰骋之徒,唯行小道华辩,致使大道至言皆为隐蔽,其实则不可隐。故庄子内篇齐物论云:“道恶乎隐而有真伪,言恶乎隐而有是非。道恶乎往而不存,言恶乎存而不可。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此文与彼同,唯“荣华”作“浮伪”耳,大意不异也。

    且传以通经为义;义以必当为主。

    [疏]正义曰:且者,语辞。传者,注解之别名。博释经意,传示后人,则谓之传。注者,著也。约文敷畅,使经义著明,则谓之注。作得自题,不为义例。或曰:前汉以前名传,后汉以来名注。盖亦不然,何则?马融亦谓之传,知或说非也。此言传注解释,则以通畅经指为义;义之裁断,则以必然当理为主也。

    至当归一,精义无二。

    [疏]正义曰:至极之当,必归于一。精妙之义,焉。有二三?将言诸家不同,宜会合之也。

    安得不翦其繁芜,而撮其枢要也?

    [疏]正义曰:安,何也。诸家之说,既互有得失,何得不翦截繁多芜秽,而撮取其枢机要道也?

    韦昭、王肃,先儒之领袖;虞翻、刘邵,抑又次焉。

    [疏]正义曰:自此至“有补将来”为第四段,序作注之意。举六家异同,会五经旨趣。敷畅经义,望益将来也。吴志曰:“韦曜字弘嗣,吴郡云阳人,本名昭,避晋文帝讳,改名曜。仕吴至中书仆射侍中,领左国史,封高陵亭侯。”魏志曰:“王肃字子雍,王朗之子。仕魏,历散骑黄门侍郎、散骑常侍兼太常。”吴志:“虞翻字仲翔,会稽馀姚人。汉末举茂才,曹公辟不就,仕吴,以儒学闻。为老、论语、国语训注,传于世。”魏志:“刘绍字孔才,广平邯郸人。仕魏,历散骑常侍,赐爵关内侯,著人物志百篇。”此指言韦、王所学,在先儒之中,如衣之有领袖也。虞、刘二家亚次之。抑,语辞也。

    刘炫明安国之本,陆澄讥康成之注。

    [疏]正义曰:隋书云:“刘炫字光伯,河间景城人。炫左画方,右画圆,口诵目数,耳听五事,并举无所遗失。仕后周,直门下省,竟不得官。县司责其赋役,炫自陈于内史,乞送吏部。吏部尚书韦世康问其所能,炫自为状曰:‘周礼、礼记、毛诗、尚书、公羊、左传、孝经、论语,孔、郑、王、何、服、杜等注,凡三十家,虽义有精粗,并堪讲授。周易、仪礼、梁,用功颇少;子史文集,嘉言美事,咸诵于心;天文律历,穷微妙;公私文翰,未尝举手。’吏部竟不详试,除殿内将军。仕隋,历太学博士,罢归河间,贼中饿死,谥宣德先生。初,炫既得王邵所送古文孔安国注本,遂著古文稽疑以明之。”萧子显齐书曰:“陆澄字彦渊,吴郡吴人也。少学博览,无不知。起家仕宋,至齐,历国子祭酒、光禄大夫。初,澄以晋荀昶所学为非郑玄所注,请文藏秘省。王俭违其议。”

    在理或当,何必求人?

    [疏]正义曰:言但在注释之理允当,不必讥非其人也。求犹责也。

    今故特举六家之异同,会五经之旨趣。

    [疏]正义曰:六家即韦昭、王肃、虞翻、刘邵、刘炫、陆澄也,言举此六家,而又会合诸经之旨趣耳。

    约文敷畅,义则昭然。

    [疏]正义曰:约,省也。敷,布也。畅,通也。言作注之体,直约省其文,不假繁多,能遍布通畅经义,使之昭明也。然,辞也。

    分注错经,理亦条贯。

    [疏]正义曰:谓分其注解,间错经文也。经注虽然分错,其理亦不相乱,而有条有贯也。书云:“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论语:“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是条之理也。

    写之琬琰,庶有补于将来。

    [疏]正义曰:案考工记玉人职云:“琬圭九寸,而缫以象德。”注云:“琬犹圜也,王使之瑞节也。诸侯有德,王命赐之,使者执琬圭以致命焉。缫,藉也。”又云:“琰圭九寸,判规以除慝,以易行。”注云:“凡圭琰上寸半琰,圭琰半以上又半为彖饰。诸侯有为不义,使者征之,执以为瑞节也。除慝,诛恶逆也。易行,止繁苛。”今言以此所注孝经写之琬圭、琰圭之上,若简策之为,庶几有所裨补于将来学者。或曰:谓刊石也,而言写之琬琰者,取其美名耳。

    且夫子谈经,志取垂训。

    [疏]正义曰:自此至序末为第五段,言夫子之经,言约意深,注繁文不能具载,仍作疏义以广其旨也。且夫子所谈之经,其志但取垂训后代而已。

    虽五孝之用则别,而百行之源不殊。

    [疏]正义曰:五孝者,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人五等所行之孝也。言此五孝之用,虽尊卑不同,而孝为百行之源,则其致一也。

    是以一章之中,凡有数句;一句之内,意有兼明。

    [疏]正义曰:积句以成章,章者明也。总义包体,所以明情者也。句必联字而言,句者局也。联字分强,所以局言者也。言夫子所修之经,志在殷勤垂训,所以一章之中,凡有数句;一句之内,意有兼明者也。若移忠移顺、博爱广敬之类皆是。

    具载则文繁,略之又义阙。

    [疏]正义曰:言作注之体,意在约文敷畅,复恐太略,则大义或阙。

    今存于疏,用广发挥。

    [疏]正义曰:此言必顺作疏之义也。发,谓发越。挥,谓挥散。若其注文未备者,则具存于疏,用此义疏,以广大、发越、挥散夫子之经旨也。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