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59文学 www.59wx.cc,南风紧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门前。原本以为自己够早的了,没想到书院门前已经聚满了待考的书生,真是莫道君行走,更有早行人。打发铁锤回去,打量起了这些竞争对手,有老有少,大的估摸三十几岁,小的也和他差不多十四五岁,不过却没有看到所谓的“白发苍苍的老童生”。

    在人群中搜寻了一番,没有看到周舟的身影,倒是看到了几个熟人,辛利平和他那几个狐朋狗友,有当年去溪头的李家、陈家的少爷。这几个家伙也来考试?

    晨光初启,书院大门打开,有人一一核对学生身份,苏圣平排在最后面,跟人群慢慢往前走。过了一会,发现周舟不紧不慢的从后面走来,没想到这个家伙比自己还淡定。两人打过招呼后,排着队在那闲谈,得知此次报名的学子共有三百多人,招五十人。但是,周舟偷偷告诉他,实际上只招四十五人,另有五人由杜院长决定,据说每个名额一万两。原来如此,辛利平那帮家伙也敢参加考试,估计是已经花钱买好了名额。只是不知道杜文心一代文豪,怎会如此,看来这家伙也不怎么样。

    当然,苏圣平也能理解辛家的做法。书院的学生即使三年后参加不了国试,仍有机会出任地方衙门的吏员,对家里的事情还是有所帮助的,总好过在外面惹是生非,命好了说不定能遇到什么机遇,飞黄腾达也有可能。

    入院试和那世的考试没什么区别,此次共有五个考场,每人一个位置。待监考先生强调了一番考试纪律,众人就在那静待考试开始。考试分上午下午两场,考试试题是杜文心现场所书,五个杂役手捧书写好的试题来到考场交给监考先生,由他们现场宣读试题。苏圣平心想这看似公平严谨的考试,最大的漏洞就在于杜文心,他要想作弊,谁也控制不住,不过还算有良心,只出卖了五个名额。

    最先考的两题,分别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义,何解?”和“其惟吉士,用劢相我国家,何解?”,没有多大难度,苏圣平顺利答完,自我感觉答得不错。看到其他考生也是一脸轻松的样子,估计都是认为难度不大,看来重头戏还是在下午。中午和周舟一起吃了书院提供的餐饭,伙食不错。稍事休息,下午的考试就开始了。

    开考前,监考先生突然宣布,原定下午只考一题,顾院长初略看了上午的考卷后,临时决定加考一题,题目待定,现在开始考第一题:“论: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义。”苏圣平觉得这也不是很难,思考一番,在心中列好文章大纲,拿起笔一气呵成的写完。仔细检查了一下,发现没有什么错漏,就坐在椅子上闭目养神。下午的题目不是简单的问答题,其中可供个人发挥的空间很大,考生们答得就没那么快了。

    坐了差不多半个小时,监考先生就宣布第一题考试结束。收了卷子之后,杂役又送来考题,监考先生看了一眼,顿时脸色一变,看了杂役一眼,那杂役点点头,监考先生才宣读题目:“有商铺用牛车从溪头往府城送货,每辆牛车载货五担。辰时正(七点整)出发,六个时辰可来回,第一次一辆牛车出发,后每半个时辰增加一辆牛车,第一辆牛车回到溪头时最后一次发车。问第一辆牛车回到溪头后,共出牛车多少辆,送货多少,最后一辆牛车几时回到溪头。注,每辆牛车速度相同,载货量相同。”同时还宣布,答题时间也是考试内容之一。

    监考先生一念题目,许多考生就傻眼了,苏圣平倒是想笑,这题就像是为好吃山货行计算的一样。无非最为简单的等差数列问题,考试时间当然要算,否则这种题目用死方法在那加,也是算的出来。监考先生念完题目,苏圣平心中一算,早上七点出发,十二个小时来回,也就是晚上七点是最后一趟,十九减七加一,共出车十三趟,项数为十三。牛车数是以首项为一,末项为十三的等差数列,和为九十一。载货量则是首项为五,末项为六十五,项数十三的等差数列,和为四百五十五担。至于最后一趟牛车,晚七点出发,十二个小时后回到溪头,那时正是早上七点,可答卯时末或辰时正。

    这题对他来说简直毫无难度,第一个交上答案,得知可以离开书院,三天后到书院大门前看榜。苏圣平走出考场,见还没一人交卷,自顾自的离开了。

    考场边的藏书楼三楼上,杜文心、周秉政两人手里拿着苏圣平刚刚答完的几张试卷,稍开窗户看着苏圣平离开书院,周秉政笑着说到:“先生以为如何,此子文才了得,头脑聪明,反应迅速,多加培养,日后当为我东南一柱。”

    杜文心面无表情,道:“唉,自你之后,学院再没突出的学子,以至后继无人。此次入院学生确有几人不错,周舟、许文斌、吴向坚等人亦是可造之才。如果苏圣平似你所说懂经营、知进退,一切依前计,三年后朝中有我,十年后东南有你,二十年后这些人当扛起东南大旗,我们师徒三代励精图治,辅佐明君,国朝北复中原才有希望。”

    周秉政听言,点点头,道:“先生高瞻远瞩,学生一切听从先生安排。只是小倩如今已十八岁,那事可有眉目?”

    杜文心摇摇头,道:“世子当然愿意,只是倩倩不喜。不过自古婚姻大事,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也由不得她了。”

    他们说到的杜倩,此时坐在藏书楼二楼的窗户前,看着那个走出书院少年出神,一脸的忧色,心中不知想着什么。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