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59文学 www.59wx.cc,金阁寺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其后,我又继续走到了宜津线的丹后由良站前。沿着东舞鹤中学时代修学旅行所走的同一条路线,从这车站踏上了归途。站前的公路行人稀疏。众所周知,本地人主要靠短暂的夏季的繁荣来维持生计。

    站前的一爿小旅馆,门前挂着“海水浴旅馆由良馆”的招牌,我想就在这旅馆泊宿。打开了毛玻璃门,扬声请求向导,却不见回应。正门铺板上落满了厚厚的灰尘,木板套窗紧闭,屋内一片漆黑,没有人的动静。

    我绕到屋后。那里辟有一个朴素的小庭园,菊花都枯萎了。高处安装了一个水槽,是供夏季游泳归来的房客冲洗身上的沙子用的。

    距客房不远的一幢小房,似是住着旅馆主人的家属。严闭的玻璃门里流泻出收音机的声音。茫然地听到这种摆弄的高声,反而不觉得有人在屋了。果然,这里也没有人影,我在激放着两三双术展的正门处,趁着收音机声间歇的空隙,扬声招呼,还是白等了一阵子。

    背后映现了一个人影。这是从阴沉的天空隐约透出来的陈陇的阳光中,发现了大门前的木屣箱上的木纹明亮起来的时候。

    一个胖墩墩的肌肤白皙的女人--她的躯体轮廓像是融化了再挤出来似的--眯缝着一双似有似无的细眼睛在凝望着我。我说明要投宿的来愈。她连声“请跟我来”也没有说,就默默地转过身子,向旅馆门厅走去了。

    她给我安排的住房,是在二楼的一个角落上,窗户如海的小问。要想靠这女人端来的手护这一丁点火气,来熏这长期关闭的房间的空气,是难以驱散那股霉臭味的。我打开窗扉,让北风吹拂我的身扫。大海那边,同方才一样似乎不是为了让谁观赏,云朵悠闲、庄重地在不项戏耍。云朵似乎也是自然的毫无目标的冲动的反映。而且可以看到其中必有一部分是灵敏、理智、蓝色的小结晶体,是蔚蓝天空的薄片。海却看不见。

    我站在自边,又开始追寻方才的念头。我们心自问:我在想烧毁全阁之前,为什么没有先想到把老师杀掉呢?

    迄今我并非全未想过要把老师杀掉,可是我很快就意识到这样做是无济于事。为什么呢?因为我知道即使把老师杀掉,他的和尚头和他的无力的罪恶还是会源源不断地、不计其数地从黑暗的地平线上涌现出来。

    一般来说,有生命的东西不像金阁那样具备严密的一次性。人类只不过是承担大自然的诸多属性的一部分,用有效的替代方法来传活并繁殖它罢了。假如杀人是为了消灭被杀对象的一次性的话,那么杀人就是永远的误算。我就是这样认为的。这样,全阁和人类的存在就愈发显示它们鲜明的对比。一方面,人类容易毁灭的形象反而浮现众生的幻想,而金阁坚固的美反而露出毁灭的可能性。像人类那样有能力致死的东西是不会根绝的,而像金阁那样不灭的东西却是可以消灭的。为什么人们竟没有察觉这一点呢?我的独创性是没有什么可怀疑的。假如我把19世纪末20世纪初指定为国宝的金阁烧毁,那是纯粹的破坏,是无法挽回的破灭,那就是确实减轻人类创造的美的总分量。

    思绪翩跹的时候,连谐谑的气氛也袭击了我。“要是把金阁烧掉”我自言自语“这种行为可能会有明显的教育效果吧。因为人们会以此类推,从而学习到‘不灭’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学习到金阁单单持续五百五十年耸立在镜湖池畔是不会成为任何事物的保证的。还学习到我们的生存骑在其上的当然前提就是一种不安--明天也会崩溃的不安。”

    是啊。我们的生存确实是被持续一定时间的凝固物所包围而保存着的。譬如,木匠只为家务之便而制造的小抽屉,随着时间的流逝,时间凌驾于这物体的形态之上,历时数十年数百年后,时间反而仿佛凝固起来而形成这物体的形态。一定的小空间,起初被物体占据着,后来变为被凝结了的时间所占据。它就是一种精灵的化身。中世纪短篇小说之一的付丧神记1的开首是这样写道:——

    1付丧神记:日本定河时代的连环画书,共二卷。描写不用的旧家具,年长日久,化为妖精,兴妖作怪的故事。

    阴阳杂记云,器物经百年,得化为精灵,诓骗人心,人们把

    它称做付丧神。由是,世俗在每年立春前夕,家家清除旧家

    具,扔弃在路旁,叫做大扫除。这样使得不足百年的付丧神速

    了灾难。

    我的行为可能免遭付丧神的灾难,成为打开人们的眼睛,从这灾难中把他们拯救出来吧。由于我的这种行为,可能导致把金阁所存在的世界,推向金阁所不存在的世界。世界的意义将会确实地改变

    我自己越想越快活。现在我目睹的围绕着我身边的世界,已经接近了没落与终结。落日的光辉曾照大地,载着承受夕照而辉煌灿烂的金阁的世界,犹如从指缝漏掉的沙子实实在在地时时刻刻地掉落下去

    我在由良旅馆逗留了三天。促使我离开这旅馆的,是由于老板娘觉得我泊满期间一步也没有出门,举止可疑,把警官带来了的缘故。我看见穿制服的警官走进我的房间里来时,担心我的预谋会被发现,可马上又觉得没有什么可怕的。我据实回答了他的询问,我说我想离开寺庙生活一段时间,所以出走了,并且出示了学生证。还特意当着警官的面,如数付清了旅馆负。结果,警官摆出了一副保护者的姿态,立即给商苑寺佳电话,核实我所说的不是谎言,并告诉他们说,他将把我送回寺庙。并且为了不伤害我这个有前途的人,还特意换上了便服。

    在丹后由良站候车的时候,阵雨袭来,没有顶棚的车站顿时全被淋湿了。着便服的警官陪伴我走进车站办公室。他蛮自豪地向我显示,站长和站务员都是他的朋友。不仅如此,他还向大家介绍我是他的侄子,从京都来的。

    我理解了革命家的心理。这位农村站长和警官围着忽闪着火苗的铁火盆,谈笑风生,丝毫没有预感到逼近眼前的世界的变动和他们的秩序行将崩溃。

    我心想:“假使金阁被烧掉了假使金阁被烧掉了,这帮家伙的世界将会被改变面貌,生活的金科玉律将会被推翻,列车时刻表将会被打乱,他们的法律也将会被变成无效的吧。”

    他们竟然丝毫也没有留意到他们自己身边站着一个未来的犯人,这个未来的犯人佯装若无其事的样子,把手伸向火盆。他们使我感到高兴。性格爽朗的年轻姑务员大声吹嘘他下个假日将去看的电影。那是一部精彩的、催人泪下的电影,也不乏花哨的武打场面。下个假日就去看电影!这个朝气蓬勃的、远比我魁伟的、生动活泼的青年在下个假日将去看电影,拥抱女人,然后进入梦乡。

    他不断地捉弄站长,开玩笑,挨责备,还手不停地给火盆添炭,时而在黑板上写些数字。生活的迷惑,或者说对生活的妒忌,又要再度使我成为俘虏。我也可以不去烧金阁,从寺庙跑出来,还俗,这样完全埋没在生活里。

    但是,黑暗的力量又立即复苏,把我从那里带了出来。我还是一定要把金阁烧掉。到了那个时候,特别定造的、我特别制造的、前所未闻的生命就将开始。

    站长接电话去了。不一会儿又走到镜子前,端端正正地戴上镶有金边的制帽,清了清嗓子,挺起胸脯,仿佛要出席什么仪式议的,来到了雨后的月台上。转瞬间,我应乘坐的列车发出轰隆隆声,沿着悬崖峭壁上的铁路传送过来。那轰隆声带有一种从而后的崖上传来的濡湿了的新鲜感。

    傍晚7点扣分抵达京都的我,在便衣警官的护送下来到了鹿苑寺的山门前。这是一个冷飕飕的夜晚。走出了黑xuxu的绵延的松林,山门的顽固形象通将过来的时候,我看到了站在门前的母亲。

    母亲恰巧站在那块写上“违者将依国法惩罚”几个字的告示牌旁。在门灯的映照下,她那蓬乱的头发,恍如一根根倒竖着的白毫。母亲的头发还不至于那么白,只是在灯光的映照下显得白花花而且。她的头发笼盖下的小小面孔毫无表情。

    在我的眼里,身材矮小的母亲竟这样可怕地膨胀起来,变得如此庞大。母亲背后敞开着的大门内的前院,黑晗在扩展,以黑暗为背景,她身穿惟-一件出门用的和服,腰系磨破了的绣金丝腰带,这身简便的和服也完全穿走了样。这样一副身影纹丝不动地位立在那里,活像一具僵尸。

    我有点踌躇,要不要走到母亲的跟前。我也有点纳闷,为什么母亲会到这里来。后来我才明白老师知道我出走后,就到母亲那里打听,母亲惊慌失措地赶到鹿苑寺,就这样住了下来。

    便衣警官推了推我的后背。我走近母亲,她的身影竟然随之渐渐变小了。她的脸就在我的眼下,丑陋地歪着仰望我。

    感觉,大概未曾欺骗过我。母亲那双细小而狡猾的凹陷的眼睛,仿佛如今才使我领会到我对母亲的厌恶是正当的。如前所述,我本来对自己是由这个人产生出来这件事,就感到有一种不耐烦的厌恶,还有一种莫大耻辱的思绪这反而使我同母亲绝缘,没有给我报复的余地。然而,羁绊并没有解开。

    但是,现在我看见母亲几乎大半个身心都沉浸在母性的悲叹之中,就突然感到我自由了。为什么会如此,我也不知道。我只是感到母亲已经绝对不能威胁我了。

    母亲号啕痛哭,又像是将被勒死似地呜咽。忽然间,她将手伸向我的脸颊,无力地扇了我一记耳光。

    “你这个不孝的东西!忘恩负义!”

    便衣警官默默地望着我挨打的情景。由于手是乱接下来,手指的力量消失了,反而像是指甲尖散乱地落在我的脸颊上。看到母亲尽管打我而表情却没有忘却哀叹,我便把视线移开了。不大工夫,母亲的语调变了。

    “那么远你跑到那么远的地方,哪儿来的钱?”

    “钱?向朋友借呗。”

    “真的吗?不是偷来的吧?”

    “不是偷的。”

    这似乎就是母亲推一担心的事。所以,她如释重负地松了口气。

    “是吗?没干什么坏事吗?”

    “没有。

    “是吗?那就好。你一定要好好向方丈道歉。尽管我已经诚恳地向他赔过不是,但你也要诚心诚意地道歉,求得他的宽恕啊。方丈是一位心胸开阔的人,我想他仍然会收留你的。不过,这回你再不回心转意,妈妈就死给你看!真的,如果你不希望妈妈死,那么你就真心改悔,成为一名了不起的和尚好了,快快去赔罪吧!”

    我和便衣警官默默地跟在母亲的后面。母亲连应向便衣警官招呼都给忘记了。

    我一边望着母亲系着腰带、迈着碎步、无精打采的背影,一边在寻思:是什么东西让母亲变得格外的丑陋的呢?让母亲变得丑陋的原来就是希望。这种希望如顽固的皮癣,潮乎乎呈淡红色,不断使人发痒,不输给世上任何东西地盘踞在肮脏的皮肤上。这就是一种无可救药的希望。

    冬天来了。我的决心愈发变得坚定了。尽管计划一再拖延,但我对这种渐渐的拖延,并不感到厌烦。

    此后半年期间,我所苦恼的,毋宁说是另一件事。每到月底,柏木总要向我摧债,还要加上利息,还要责骂几句脏话。我已无意还钱了。为了不与柏木照面,旷课就好了。

    一旦下了这样的决心,我就不谈对种种情况产生的动摇,也不谈来来回回的经过。这是不足为奇的。我的思想不再易变。这半年我的目光凝视着一个未来而坚定不移。这期间的我,大概值得了幸福的意义。

    首先是,寺庙的生活变得快乐了。一想到金阁迟早会被烧掉,本来难以忍受的事物也变得容易忍受了。像是预感到死亡的人似的,我对待寺庙的人的态度变得和蔼可亲,待人接物变得明朗大度,办任何事也变得以和为贵。甚至对大自然也采取和解的态度。对各天每日早晨飞来啄食残存的落霜红果的小鸟的胸毛也抱有一种亲切感。

    我连对老师的憎恨也忘却了!我已经从母亲、朋友、所有一切事物中摆脱出来,成了自由之身。但是,我还不至于愚蠢到产生这样的错觉,以为这新的日子住着舒畅,没有必要下手就可以实现世界面貌的改变。任何事情,从结尾的角度来看,都是可以宽恕的。我感到已经把从结尾的角度来观察事物的目光变成自己的目光,而且还亲自着手我断这种结尾。这正是我的自由的根据。

    那样的念头虽说是突然产生,但是焚毁全阅这种想法,就犹如定做的西服穿起来特别会身。仿佛生下来就立志要这样做。至少仿佛从与父亲相伴,初次邂逅金阁这天起就在我的体内孕育着等待开花。在少年的眼里,金阁是世上非同寻常的美,凭借这一点,我早已具备日后成为一名纵火者的种种理由了。

    1950年3月17日,我修完大谷大学的预科课程。第三天,即19日正好是我满21岁的生日。预料三年级的成绩是相当可观的,名次是对人中的第对名。各科中成绩最差的是国语,42分。旷课时数在总时数的610小时中占218小时,超过三分之一。尽管如此,多亏佛爷的慈悲心,这所大学没有留级生,所以我能够进人本科。老师也默认了这一事实。

    我置学业于不顾,以游览免费参观的寺庙和神社度过了从晚春到初夏的这段美好的日子。只要是足所能及的地方,我都去了。我想起这样一天的事:

    我走过妙心寺的大街寺前可,发现一个以同样快漫步伐走在我前面的学生的身影。他伫立在一爿古老的低房檐的香烟市买香烟时,我看见了他在制帽下的侧脸。

    这是一副紧蹙双眉、白皙、机敏的侧脸,一看他的制帽,就知道他是京都大学的学生。他用眼角瞥了我一眼。这是一双活像浓重的影子流泻过来的视线。这时候,我直觉地感到“他无疑是个纵火者”

    下午三点。这时刻多么不适宜于纵火。一只迷途在柏油马路上飞舞的蝴蝶,翩翩翻翻地围绕着香烟铺前播在小花瓶里的衰萎了的山茶花。白山东花枯萎的部分是茶褐色,如同被火燎后一样。公共汽车总也不到站,马路上的时间停滞了。

    不知为什么,我感到这个学生正朝着纵火的道路一步步地往前走。我直截了当地把他看做是个纵火者。他胆敢选择纵火最困难的白天向自己的坚定立志的行为缓慢地移动着脚步。他的前方有火和破坏,他的背后有被遗弃了的秩序。我从他的带着几许严肃的制服背影中,产生了这样的感觉。也许我在脑海里做过这样的描绘,一个年轻的纵火者的背影就应该是这样子的。阳光照射的裹着黑哗叽服的脊背布满了不吉利的凶兆。

    我放慢了脚步,准备尾随这个学生。走着走着,我竟觉得他的左肩稍倾斜的背影,似乎就是我的背影。他远比我英俊,但他无疑是与我同样的孤独、同样的不幸、同样从美的妄念中波同样的行为所驱使。我尾随着他,不知不觉地产生了这样的感觉:我仿佛预先看到了自己的行为。

    晚春的下午,明媚的气氛极度的沉闷,这样的事是很容易发生的。也就是说,我变成了双重结构,我的分身预先模仿了我的行为,当我一旦坚决实行的时候,就会让我清清楚楚地看到平素看不见的我自身的形象。

    总不见公共汽车的影子,公路上渺无人迹。正法山妙心寺的巨大的南门通将过来。左右两扇大大地敞开的门,仿佛要把所有的现象都统统地吞进去。从这里眺望,它那巨大的框架里,并吞了敕使门和山门的位子重复的状况、佛殿的屋脊瓦、繁多的松树,再加上被鲜明地切开的一部分蓝天,甚至还有几片薄云。走近大门,可以看见宽阔的寺庙内纵横走向的石板地和许多小庙的墙壁等等无尽的东西也加进其中。然而,一旦跨进门里,就知道这座神秘的大门,在其门内收有苍穹的全部和云彩的全部。所谓大寺庙就是这样的玩意儿。

    学生钻进了大门。他绕过敕使门的外侧,伫立在山门前的荷花池畔。然后又站立在横跨地面的中国式的石桥上,仰望着耸立的山门。我想:“他纵火的目标就是那座山门吧?”

    那是一座壮丽的山门,被火包围是最合适不过了。在这样一个明媚的下午,大概不可能看见火吧。于是它被大量的浓烟所包围,看不见的火焰舔着天空的情景,只有透过望及的苍穹歪歪扭扭地摇晃着才晓得的吧。

    学生走近山门了。他为了不让我家觉,绕向山门的东侧偷看了我一眼。正值出外化缘的僧侣回寺庙的时刻。僧侣们脚用草鞋,三人一队成群地从东边的小径踏着石板路并排走过来。草笠都挂在手上。回到住处之前,他们都遵循化缘的规矩,只能将视线扫到眼前三四尺的地方,彼此不得交头接耳,静静地在我的面前走过,据向右边了。

    学生在山门苦又踌躇起来。终于,他将身于靠在一根柱子上,从衣兜里掏出了刚才买来的香烟,然后慌里慌张地环视了四周。我心想;他准是借抽烟来引火吧。果然不出所料,他嘴里叼着一支烟,凑近脸划着火柴。

    瞬间,火柴的火苗闪烁着小小的透明的亮光。我觉得学生的眼里甚至看不见火的颜色,因为这时午后的阳光正好包围着山门的三方,只在我所在的一边投下了影子。短暂的瞬间,火苗于传在荷花池畔的山门柱旁的学生的脸庞近处,浮现出类似火的虚幻议的东西。接着,在他的猛然挥动的手上熄灭了。

    仅是火柴熄灭,学生似乎心里仍然感到不放心。他又用鞋底小心地将扔在基石上的烟火踩了踩,然后愉快地抽起烟来,将被遗留下来的我的失望置于一旁,自已踱过了石桥,经过敕使门,悠然地出了在投下延伸着成排房屋的影子的大路上看得见的南门,走远了。

    他不是纵火者,只是一个在散步的学生。也许仅仅是一个有点无聊、有点贫寒的青年罢了。

    对于把这-一看在眼里的我来说,并不喜欢他那种谨小慎微,譬如不是为了放火,而只是为了抽一支烟却如此胆怯地环顾四周。也就是说,那种学生哥的逃避法规的小气的喜悦,那种小心地踩踏已经熄灭了的烟火的态度,实是过于谨慎了。总之,他的“文化素质”尤其是后面的玩意儿,我是很不...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