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59文学 www.59wx.cc,金阁寺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父亲故去,我真正的少年时代也就宣告结束了。我惊愕于自己的少年时代简直欠缺对人的应有的关心。而且,我甚至察觉自己对父亲的死毫不悲伤。也许这称不上是什么惊愕,而是一种有气无力的感怀。

    我赶回家时,父亲的遗体已经收殓了。因为我徒步走到内浦,再乘船沿海湾回到成生,花了整整一天的时间。时值梅雨季节前夕,天天曝晒,气候炎热。我告别遗体之后,匆匆将灵抠运往荒凉的海角火葬场,在海岸边焚烧了。

    农村寺庙住持之死,可以说是非同一般,是有点过分的、异常的。可以说他是这地方的精神支柱,是当地信徒各自生涯的保护人,同时也是他们死后可以依托的人。这样一个地,在寺庙死去了,给人这样一种感觉:简直像一位非常忠于职守的、非常出色的人,一位到处将死的方法施教于人的人,在亲自示范表演时失误而造成死亡似的。人们觉得这是一种过失。

    实际上,父亲的灵枢安放得适得其所,好像是镶嵌在万事俱备的氛围中。母亲、小和尚以及施主们聚在灵前哭泣。小和尚结结巴巴的诵经,仿佛一半也是仰仗灵枢里的父亲的指示。

    父亲的脸埋在初夏的花丛中。朵朵花儿都很娇嫩,水灵,甚至令人毛骨惊然,朵朵花儿好像在窥视着井底。为什么呢?因为遗容是从活着的脸所具有的存在表面无限地陷落,只留下面对着我们的脸面的轮廓般的东西,一深陷下去就提不上来了。再没有什么比遗容更能如实地告诉我:所谓物质,距我们是多么遥远,它的存在方法是多么不可企及啊!精神就这样通过死变成物质,我第一次能够接触到这样一种局面。现在我才渐渐理解5月的花卉、太阳、桌子、校舍、铅笔等等物质为什么对我那样冷漠,距我那样遥远。道理就在这里。

    母亲和施主们注视着我最后和亡父的遗体告别。然而,我这颗顽固的心是不接受这句话所暗示的生者世界的类推。我不是向遗体告别,而只是望着父亲的遗容。

    遗体只能给人看。我只是在看。所谓看,正如平时无任何意识的动作;所谓看,是生存者的权利的证明,也可能是残酷性的表示。对我来说,这是一种新鲜的体验。一个既没有大声歌唱,也不叫唤着四处奔跑的少年,就这样学到了确认自己的生。

    我本是个很自卑的人,然而这时候,我竟能将毫无泪痕的明朗的脸问着施主们而毫无愧色。寺庙坐落在海滨的山崖上。翻卷在日本海海面上的夏云,阻挡在凭吊的客人的背后。

    出殡的诵经开始了,我也加入其中。大雄宝殿一片漆黑。挂在柱子的华盖、垂在大殿横梁的华幔以及香炉、花瓶一类器物在闪烁的灯光照耀下显得辉煌。海风不时席卷进来,鼓起了我的僧衣下摆。我不断地感到正在确经的自己的眼角里,涌进强烈的光和夏日的云彩。

    户外强烈的光线,不断地射在我的侧脸上。那辉煌的侮蔑

    --送葬队伍再走一二百米就到达火葬场,这时候突然遇上了雨。幸好走到一个好心的施主的家门前,灵枢也可以一起避避雨。雨还没有停息的样子,送葬队伍又非前进不可,只好给大家准备了雨具,并用油纸覆盖着灵枢,运到了火葬场。

    火葬场在村庄东南突出的海角尽头净是石头的小海滨上。所以焚烧的烟灰不会吹向村庄方面。大概由于这个缘故,自古以来这里就被用做火葬场。

    海滨的波涛汹涌澎湃。波涛翻腾溅起浪花的时候,雨点不断地扎进不平静的海面。无光的雨,只是冷静地刺穿非同寻常的海面。但是,海风突然把雨刮到荒凉的岩壁上。洁白的岩壁被染黑了,似是喷上了一层墨汁。

    钻出隧道,便到达火葬场。工人们在做火葬的准备工作。我们在隧道里避雨。

    没有看见任何海景。只有波涛、濡湿的黑岩和雨。浇上了油的灵枢现出鲜艳的木原色,被雨点敲打着。

    点火了。这配给油是专为住持作古准备的,足够用了,所以火焰反而逆着雨点发出鞭答似的声音,而且越来越大。在浓烟之中,白昼的火焰现出了透明的体态,清晰可见。浓烟滚滚,渐渐刮到了山崖那边,一瞬间里,惟有火焰在雨中以端丽的形状缭绕上升。

    突然间,响起了一阵东西炸裂的可怕的巨响。枢盖蹦了起来。

    我望了望身旁的母亲。母亲双手抓着念珠,站立在那里。她的脸僵硬,而身子仿佛凝固、缩小了,甚至可以放在掌上。

    按照父亲的遗言,我到京都当了金阁寺的弟子。那时候,我随住持削发为僧。学费由住持提供,其交换条件就是让我打扫卫生和照料住持,有如俗家的学仆。

    入庙不久,我就马上发现,严厉的舍监被征入伍,寺庙里只剩下老者和少年了。来这儿以后,我诸事如释重负。这里的人都是我的同类,不会像俗家的中学同学因为我是和尚的儿子而另眼相待所不同的,只是我口吃,比大家丑陋些而已。

    我从东舞鹤中学中途退学后,听从田山道诠和尚的劝说,转学到了临济学院中学,再过不足一月就将开始秋季学期,转校后我得每天走读了。但我知道学校一开学,同学们都会立即被分配到某一工厂,参加义务劳动。现在,在我面前的新环境中,只剩下数星期的暑假了。这是我服丧期间的暑期。时值1944年,即战争末期,是个不可思议的宁静的暑期寺庙的弟子过着纪律严格的生活。对我来说,这似是最后的。绝对的休假。我还仔细地倾听着那蝉鸣声。

    阔别数月的金阁,在晚夏的阳光照耀下,寂然无声。

    我刚剃度,脑袋一片青痕。产生一种像是空气紧贴在我的头上似的感觉。这是一种奇妙的危险的感觉,仿佛自己头脑中思索的事以一层薄薄的、敏感的、容易损伤的皮肤同外界的物像接触似的。

    带着这样的头脑仰望金阁,金阁就不仅从我的眼睛,甚至恍如从我的头脑深深地渗透进来。这种头脑遇干旱而发热,遇晚风顿时又变凉了。

    “金阁啊!我终于来到你身边住下来了。”有时我停住拿着扫帚的手,心中南南自语“不一定非现在不可嘛!但愿有朝一日你对我显示亲切,对我袒露你的秘密。你的美,也许再过些时候就会清楚地看见,现在还看不见。但愿现实中的金阁比我想像中的金阁会显出更清晰的美。还有,倘使你是人世间无与伦比的美,那么请告诉我,你为什么这样美,为什么必须美?”

    是年夏天,金阁以不时传来战败悲痛消息的黑暗状态作为诱饵,显得更加生动和辉煌。六月间,美军在塞班岛登陆,盟军联合部队在诺曼底郊外登陆。参观者的人数也明显地减少了,金阁似乎愉悦于这种孤独、这种寂静。

    战乱和不安,累累的死尸和大量的血,丰富了金阁的美,这是自然的。因为金阁本来就是由不安建成的建筑物,是以一名将军为中心、众多黑暗心灵的所有者筹建的建筑物。美术史家在那里只看见样式的折衷,其三层的零乱的设计,无疑是探索一种使不安结晶的模式,自然形成如此的模样。要是用一种安定的模式的话,那么金阁就不可能承受那种不安而早已崩溃,这是毫无疑问的。

    尽管如此,我仍停下拿着扫帚的手,好几次仰望着金阁,我觉得在那里存在金阁简直是不可思议。我曾记得,一个晚上我陪伴父亲前来探访,那时的金阁反而没有给我这样的感觉,可是一想到今后在生活的漫长岁月里,金阁将会经常出现在我的眼前,就觉得委实难以置信。

    往日,我在舞鹤,总觉得金阁在京都一角上,是永恒的存在。可是,一旦住在这里,金阁就只在我眺望的时候才会出现在我的眼前。晚上睡在大雄宝殿时,我觉得金阁似乎不存在。所以我每天无数次地去眺望金阁,遭到了师兄弟的耻笑。不论看多少遍,我都觉得那里存在金阁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于是,眺望过后,我折回大雄宝殿的当儿,如果猛然回头再望望,就会觉得金阁恍如欧里秋克1顿时消逝,无影无踪了——

    1欧里狄克:希腊神话中奥尔甫斯之妻。奥尔甫斯企图救她脱离冥神哈得斯之手而未果。

    一天,打扫完金阁的四周,为避愈发炎热的朝阳,我走进后山,登上了通向夕佳亭的小径。正是开园前的时间,处处阒无人影。大概是舞鹤的航空队一队战斗机低飞掠过金阁的上空,留下压顶的轰鸣远去了。

    后山里有一处布满藻类的寂静的池沼,人称安民泽。池中有一小岛,耸立着一座名叫白蛇冢的五重石堆。这一带的早晨,鸟儿啁啾鸣啭,却看不见鸟影,仿佛整片林子都充满了婉转的鸟语。

    池子前,夏草繁衍。小径用低矮的栅栏把那块草地划了出来。一个身穿白衬衣的少年横躺在草地上。他身边的矮枫树旁靠着一把竹耙子。

    这少年坐起来,其气势似乎要拂去飘忽在那里的夏日清晨的潮湿空气。他看见我便说:

    “嘿,是你呀!”

    这个姓鹤川的少年,是昨晚经人介绍才认识的。鹤川家在东京近郊的祖福寺里,家里送了很多学习费、零用费和粮食等物。只是为了让他体验弟子的学习生活,家里才通过住持将他托付给金阁寺。他暑期回乡省亲,是昨晚提前返回寺庙来的。站在池畔操着东京口音说话的鹤川从秋天起成了我在临济学院中学的同班同学。从昨晚起,他那伶俐的口齿,快活的谈吐,就已使我恐惧了。

    如今一听他说“嘿,是你呀”我就哑然失声。然而,我的无言,似乎被他理解为这是一种责备。

    “算了,何必那么认真打扫呢。反正游人一来就会弄脏的。再说,游人也不多嘛。”

    我微微一笑。对某种人来说,这种无意识地流露出来的无可奈何的笑,好像成了引发亲切感的缘由。我就是这样,总是不能对自己给人的印象细节负责。

    我跨过栅栏,在鹤川身旁坐了下来。鹤川横躺在草地上,曲肱为枕。两臂外侧被太阳晒黑了,内侧却很白,连静脉都透了出来。在那里,早晨从树叶隙间筛落下来的阳光,把青草的淡绿的影子撒满了大地。凭直感,我知道这少年大概会像我这样不爱金阁。因为我不知什么时候把对金阁的偏执,统统归咎于自己的丑陋。

    “听说你父亲去世了?”

    “嗯”

    鹤川机灵地转了转他的眼珠子,毫不隐讳地露出了少年特有的热衷于推理的神色,说:

    “你所以非常喜欢金阁,那是因为一看见它,就会使你想起父亲的缘故吧?譬如,因为你父亲非常喜欢金阁。”

    他猜中了一半,可我对这种推理却无动于衷,表情毫无变化。我对此有点自鸣得意。鹤川就像喜欢制作昆虫标本的少年经常所做的那样,把人的感情分门别类,整齐地收藏在自己房间的精巧的小抽屉里,不时取出来,实际检验检验,他有这种乐趣。

    “你父亲去世,你很悲伤,有时也很寂寞吧。昨晚我们第一次见面,我就有这种感觉。”

    我没有任何抵触情绪。他一说我很寂寞,我就从对方这种感想中赢得了一定的安心和自由,活儿便脱口而出:

    “没什么可悲伤的啊。”

    鹤川飞扬起烦人的长睫毛,凝望着我:

    “哦?这么说,你憎恨你父亲,至少是讨厌他了?”

    “谈不上什么憎恨,也不是讨厌”

    “哦?那么,为什么不悲伤呢?”

    “我也说不清楚啊!”“真不明白!”

    鹤川遇到了难题,又支起身子,坐在草地上。“那么,是不是还有比这更悲伤的事呢?”

    “还有什么,我不知道。”我说。

    说罢,我又反省自问:为什么喜欢引起别人的猜疑卿对我自己来说,这是没有什么疑问的,是明摆着的事。我的感情也会像口吃一样打顿。我的感情总是赶不上趟。其结果,父亲的死这件事,同悲伤这种感情是彼此孤立的,互不相联系,也互不相侵犯的。往往由于时间上差错一点或是晚了一点,我的感情和事件就会完全被拉回到七零八落的状态。大概它的本质就是七零八落的吧。如果说我有自己的悲伤,那么它同任何事件、任何动机都毫不相干,是突然的,毫无道理地向我袭来的

    然而这一切,在我还不能对眼前的这位新朋友加以说明时就完结了。鹤川终于笑了起来。

    “咦,你这个人真奇怪!”

    他裹在白衬衫里的腹部在起伏,摇曳在上面的透过叶缝投射下来的阳光,使我得到了幸福。我的人生激起了波澜,犹如这家伙的衬衫的皱纹。但是,这衬衫多么洁白耀眼啊!所起的皱纹依然说不定我也?

    排寺不理世俗社会,按照样寺的老规矩开展活动。因为是夏天,每天早晨最晚是五点起床。样家将起床称做“开定”起床后马上上早课诵经,称做“三时回向”即读三回经。然后打扫室内卫生。然后进早餐,称做“粥座”进餐前要诵“辨座经”

    利人边乐

    十行无常

    有益报竟

    粥饶果究

    诵毕吃粥。饭后做诸如除草、打扫庭院、劈柴一类杂务。学校开学的话,做完杂务就该是上学的时间了。从学校回来,不久就进晚餐。餐罢,有时听住持讲授经典教义。九时“开枕”也就是就寝。

    我的日作息如上所述。每天起床的信号,是伙夫--称做“典座”--的摇铃声。

    金阁寺也就是鹿苑寺里,本应有十三人,但现在有的应征入伍,有的征调出去,剩下的是:一个专管向导和传达的七十开外的老头,一个年近六旬的专管炊事的老姐,还有执事、副执事,再加上我们弟子三人,仅此而已。老人们已是风烛残年,少年们毕竟还是孩子。知事,也称做副司,掌管会计,尽心尽力地工作。

    数日后,我被分配给住持(我们称做老师)的房间送报。报纸派来的时间大致是在早课后扫除完毕的时候。在人手少、时间短的情况下,要打扫这拥有三十多间房屋的寺庙,揩拭所有的走廊,工作就难免粗杂了。有一回从大门口把报纸取来,走过“使者间”的前廊,从客段后面绕了一圈,再穿过间廊,来到了老师所在的大书院。看得出这一路上的一道道走廊都是盗过半桶水,然后洗擦干净的,所以地板凹陷处都积了水。在朝阳照射下,积水闪闪发光,连脚踝骨都被濡湿了。时值夏天,觉得很是舒畅。可是,来到老师的房间拉门前就得跪下,招呼一声“拜托您啦”待所见“嗯”他一声回答以后,才能进入房间。师兄教给我一个秘诀:在进老师房间前得先用僧衣下摆将濡湿了的脚丫指拭干净。

    我嗅着油墨散发出来的俗世的浓烈气味,偷偷浏览了一遍报纸的大标题,急匆匆地走过了廊道。于是,我读到“帝都可以免遭空袭吗?”的大标题。

    过去我常常产生一种奇妙的想法,却从不曾把金阁和空袭联系起来。塞班岛沦陷以后,本土遭受空袭在所难免。京都市部分地区迅速强制疏散。尽管如此,金阁这个半永恒的存在和空袭的灾难,在我心中只能是彼此无缘的东西。我深知金刚不坏的金阁,与那科学上的火相互间是截然不同性质的东西,它们一相遇,仿佛就会迅速相互躲闪似的可是,过不多...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