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59文学 www.59wx.cc,根鸟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根鸟逃出鬼谷,向西走了三天,心情渐渐变得低沉,逃出地狱的激动与狂喜一点一点地丢在了荒野小道上。对前方,他没有牵挂,自然也就更无热情与冲动。他想振作一下精神,催马快行,但无奈,他总不能让自己振作起来。他能一整天软绵绵地坐在马上,任由马将他载着西去。天上的太阳和云彩、路两旁的树林、村庄、庄稼地以及牛羊与狂吠的狗,所有这一切,他都不在意。他自己说不明白到底为什么落得如此状态。是对自己心中的那个信念开始怀疑了?是因为被鬼谷的生活以及逃脱一下子耗尽了精力?他想不明白,只能发呆。

    这天傍晚,他终于在荒野上的大槐树下找到了原因:他想家了!当时,正是晚风初起时,天上的薄云,一朵朵,向东飘去。他望着那些薄云,拼命想起家来。他想念父亲,想念菊坡的一切。这种想念,一下子变得刻骨铭心。自从离开菊坡之后,他还从未如此强烈地想念过家——那个仅仅由他与父亲两人组成的家。他居然倚着大槐树,泪水滚滚地哭泣起来。

    深夜,他终于情不自禁,骑上白马,掉转马头,披星戴月,直向东去。

    他将一直盘桓在心的大峡谷暂时忘得一干二净。

    他恨不能立即站在菊坡的土地上,看到父亲的面容,听到父亲的声音。他什么也不想要了,他只想要菊坡、父亲与家。他骑在马背上,走在异乡的路上,眼前的情景却都是菊坡的。

    根鸟回到菊坡时,是秋天。

    菊坡的秋天是明净而富饶的,又稍微带了一些伤感。

    叶叶秋声。根鸟骑在马上,再一次沉浸在菊坡所特有的秋天的絮语声中。满山的树,除了松柏,都已开始变色,或红色,或橙色,或黄色,或褐色,一片片,一团团,一点点,说不清的好看。从山道往下瞧,已凉意深重。被树枝覆盖的山涧,时时传来凉凉的水声。枝叶偶漏一点空隙,便可借着秋光,看见涧中的清水如银蛇一般滑过。被秋露和山中雾气所浸润的枝叶与果实,都在散发好闻的气息,它们融合在一起,飘散着,直把秋的气息弥漫在你所需要的空气中。鸟的鸣叫声,比春天的安静,比夏天的清晰、明亮,让人觉得耐听,又让人觉得这叫声怕是它们在这一年里的尾声了。

    村子在山下。

    根鸟骑着马,一直在走下坡路,身子不由自主地挺得笔直。

    快到村子时,便远远地见到了菊坡所特有的柿子树。一棵一棵,散落在坡上、水边,叶子都已被秋风吹落,而柿子却依然挂满枝头。它使人想到,不久前,它们还一颗颗藏在厚厚的叶子里,而忽然地在一天早上,叶子飘尽,它们一颗一颗地都袒露了出来,一颗一颗的,像走出深院的闺女,来到了大庭广众之下,都害羞得很,不由得脸都红了,一颗颗地互相看着,越看脸越红。无奈,它们已无处躲藏,也就只好安安静静地让太阳看,让月亮看,让人看了。

    根鸟终于看见村子里了。

    这是中午时分。炊烟东一缕、西一缕地升起来,又被风吹散,混进半空中的雾气里。

    根鸟从未注意过菊坡人家的炊烟。而此时,他却勒住马看着:菊坡的炊烟竟然也是好看的。它使根鸟感到了一种说不出的温暖与亲切。他忽然感到饿了,用腿一敲马肚,白马便朝小溪跑去。到了溪边,他翻身下马,跪在溪边,用一双黑黑的手,掬了一捧,又掬了一捧清水喝进肚里。他看到了几尾也只有菊坡的溪水里才有的那种身体纤弱的小鱼,正和从树上垂挂下来的几根枝条无忧无虑地嬉戏。他用手撩水朝它们浇去,它们一忽闪就不见了。

    剩下的一段路,根鸟是将马牵在手中走的。越是临近家门,他倒越是显得没有急切与慌乱。

    走到村口时,根鸟遇到的第一个人是黑头。黑头正坐在村口的磨盘上吃柿子。根鸟一眼就认出了黑头,但黑头却没有认出他来。

    黑头看着风尘仆仆的根鸟,愣了半天。当他终于从根鸟那张黑乎乎的脸上认出了根鸟的那双眼睛时,柿子竟从手中落下,跌成一摊橙色的泥糊。他张着沾满柿汁的嘴,慢慢站了起来,并慢慢往后退去。

    “我是根鸟。”根鸟朝他微笑着。

    不知是因为黑头觉得根鸟是个跟疯子差不多的人而让他惧怕,还是因为根鸟失踪多日、现在却又如幽灵般出现而使他感恐慌,他竟久久地不敢上前,并两腿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

    根鸟出走后,父亲在别人问起时,还从未向一个人说过他究竟去哪儿了,去干什么了。一是因为在父亲看来,根鸟是听从天意而去的,既然是天意,也就不必让人知道;二是因为父亲心中认定,当菊坡的人知道他的儿子竟是为一根莫名其妙的布条和一两场梦而去时,肯定会加以嘲笑的。他不想与这些很好的乡亲为儿子争辩,为自己与儿子共抱同一个念头而争辩。他不肯作答,使菊坡的人又一次想起根鸟的母亲的奇异的失踪,便抱了一种神秘感不再去追问。时间一长,菊坡的人差不多都将根鸟忘了。

    而根鸟竟突然出现在菊坡的村口。

    黑头抬起手,指着根鸟,神情恍惚地说:“你你是根鸟吗?”

    根鸟说:“黑头,我是根鸟,我就是根鸟!”

    黑头冲上来,几乎鼻子碰鼻子地在根鸟的脸上审视了一番,在嘴中喃喃:“是根鸟,是根鸟”他掉转身去直向村里跑,一边跑,一边狂叫:“根鸟回来了!根鸟回来了”

    村里人闻讯,纷纷赶来了。

    根鸟牵着马,走在熟悉的路上,朝村中走着。

    村里的人看到根鸟,反应与刚才的黑头差不多。他们都在与根鸟还有一段距离的地方站住,朝他看着。

    根鸟牵着马,朝他们微笑着。他觉得这一张张被山风吹成黑红色的面孔,都非常亲切。回家的感觉,已经如走入温泉一般,随着身体的一步步进入,温暖与湿润也在一寸寸地漫上心来。

    一位年长者第一个走过来,说:“孩子,快回家吧。”

    根鸟点点头,牵着马,和那位年长者一起,穿过人群往家走。多日不见他们了,他还有点害羞。

    年长者说:“你回来得正是时候。”

    根鸟不太明白年长者话中的意思:“我爸他还好吗?”

    年长者说:“你回到家就知道了。”

    根鸟是在人们的簇拥之下走到自家的院门口的。他把马拴在院门前的树上,推开了院门。在院门发出一阵沙哑的声音的那一刻,根鸟心中飘过一丝凄凉。从前的院门声不是这样的。它怎么变得如此艰涩?院子里的景象,也缺乏生气。他在院中站了片刻之后,才朝虚掩着的屋门走去。

    人群在院门外都停住了,只有那位年长者跟随根鸟走进了院子。

    年长者在根鸟准备推门时,说:“孩子,你父亲,怕是活不长久了,你快点进屋吧,他心中不知多么想你呢。”

    根鸟回头看了一眼人群,推开了屋门。

    根鸟一时还不能适应屋里的昏暗,只觉得眼前糊糊涂涂的。他轻轻叫了一声:“爸爸。”

    没有父亲的回答。

    “爸爸。”根鸟已一脚踏进了父亲的房间。

    黑暗里传来微弱的声音:“谁呀?”

    “爸爸,是我。我是根鸟。我回来啦!”

    “根鸟?你是根鸟?你回来啦?你真的回来啦?”

    根鸟走到父亲的床边。借着小窗的亮光,他看到了父亲的面容:这是一张极端消瘦而憔悴的脸。

    “爸爸,你怎么啦?”根鸟跪在床边,将冰凉的手伸过去,摸着父亲的同样冰凉的脸。

    父亲看清了根鸟,两颗浑浊的泪珠从眼角渗出而滚落到枕头上。他朝根鸟吃力地笑着,嘴中不住地小声说:“你回来了,你回来了”

    “爸爸,你到底怎么啦?”根鸟的双眼已模糊成一片。

    那位长者在根鸟的身后说:“你父亲半年前就病倒了。”

    根鸟用衣袖擦去眼中的潮湿。父亲的面色是蜡黄的;眼窝深陷,从而使眉骨更为凸现;嘴巴瘪进去了,从而使颧骨更为凸现。父亲躺在被子下,但根鸟觉得那被子下好像就没有父亲的身体——仿佛他的身体已经瘦得像纸一般薄了。

    晚上,根鸟与父亲睡在一张床上。

    父亲问道:“你找到那个大峡谷了吗?见到那个小姑娘了吗?”

    根鸟不做声。

    “那你怎么回来了?”

    “我想家。”

    父亲叹息了一声:“你怎么能半途而废呢?”

    根鸟不做声,只是用手在被窝里抚摸着父亲干瘦的腿。

    “你这孩子呀,最容易相信一件东西,也最容易忘记一件东西。你这一辈子,大概都会是这样的”

    根鸟用双臂抱住了父亲的双腿。他让父亲说去,而自己却一句话也不愿说。此时此刻,他只想抱紧父亲的双腿。

    七天后,父亲便去世了。

    从墓地回来后,根鸟并不感到害怕,只是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孤单。他有点不愿回到那间曾与父亲一起度过了十四个春秋的茅屋。大部分时间,他就坐在院门口,神情漠然地去看秋天在菊坡留下的样子。

    根鸟一直记不起大峡谷。

    两天后,根鸟走进了自家的柿子林。他小心翼翼地往筐里收摘着成熟的和将要成熟的柿子。他给菊坡人的印象是:从此,根鸟将像他的父亲一样,成为菊坡的一个猎人,一个农人,他不会再离开这个地方了,他将在这里长成青年,然后成家、生小孩,直至像他父亲一样在这里终了。

    根鸟解开了马的僵绳:你愿去哪儿就去哪儿吧。

    但白马没有远走,只是在离根鸟的家不远的地方吃草,而太阳还未落山时,便早早又回到了院门口的大树下。

    秋天将去时,根鸟的心绪又有了些变化。而当冬天正从山那边向这里走来时,他开始变得烦躁不安,仿佛心底里有一颗沉睡的种子开始醒来,并开始膨胀,要顶开结实的泥土,生出嫩芽。

    根鸟开始骑白马,在菊坡的河边、打谷场上或山道上狂奔。

    菊坡村的小孩最喜欢看这道风景。他们或站在路边,或爬到树上,看白马驮着根鸟,在林子里如白光闪过,在路上跑起一溜粉尘。有几个胆大的,故意站在路中央,等着白马过来,眼见着白马就要冲到自己跟前了,才尖叫着,闪到路边,然后在心中慌慌地享受着那一番刺激。

    根鸟让白马直跑得汗淋淋的,才肯撒手。然后,他翻身下马,倒在草丛里喘息。白马的嘴角流着水沫,喘息着蹲在根鸟的身边。这时,会有一两只牛虻来叮咬,它就用耳朵或尾巴去扇打,要不,就浑身一抖,将它们赶走。白马终于彻底耗尽了气力,最后连那几只牛虻也懒得去赶了,由它们吸它的血去。这时,稍微有了点力量的根鸟,就从草丛里挣扎起来,走到白马身旁,瞄准了牛虻,一巴掌打过去。当手掌离开马的身体时,手掌上就有了一小片血。

    这天,白马驮着根鸟在河边狂奔,在拐弯时,一时心不在焉的根鸟被掼下马来,落进了河水中。水很凉。就在他从水中往岸上爬时,他的头脑忽然变得异常的清醒。他本应立即回家换上衣服,但却湿淋淋地坐在河边上。他朝大河眺望着。大河空空的,只有倒映在它上面的纯静的天空。而就在他将要离去时,他忽然看到远处缥缈的水汽中,悠然飘出了父亲。他看不太清楚,但他认定了那就是父亲。父亲悬浮在水面上,默然无声。而根鸟的耳边却又分明响着父亲的声音:“你怎么还在菊坡?”他心里一惊,睁大了眼睛。随之,父亲的影子就消失了,大河还是刚才的那个大河,河面上空空的。

    根鸟骑上马背。此刻,他的耳边响着父亲临终的那天晚上,用尽最后一丝力气,从牙缝挤出的两个字:天意。

    根鸟骑着马在村里村外走了好几遍,直走到天黑。他要好好再看一遍生他养他的菊坡村,然后直让它被深深地吃进心中。

    这天夜里,菊坡村的一个人夜里出来撒尿,看见村西有熊熊的火光,便大叫起来:“失火了!失火了!”

    人们被惊动起来,纷纷跑出门外。

    根鸟正站在大火面前。那间曾给他和父亲遮蔽烈日、抵挡风寒的茅屋,被他点燃后,正在噼噼啪啪地燃烧。

    火光映红了菊坡的山与天空。

    菊坡的人似乎感到了什么,谁也没有来救火,只是站在一旁静静地看着。

    火光将熄时,根鸟骑上了白马。他朝菊坡的男女老少深情地看了最后一眼,那白马仿佛听到了远方的召唤,未等他示意,便驮着他,穿越过火光,重又奔驰在西去的路上。

    菊坡的人听见了一长串回落在深夜群山中的马蹄声。那声音后来渐小,直到完全消失,只将一丝惆怅永远地留在菊坡人的心里。

    走上大平原的路,是根鸟刚满十七岁的那年春天。

    这是根鸟第一次见到平原,并且是那样平坦而宽广的大平原。它也许不及根鸟所走过的荒漠阔荡与深远,但它也少了许多大漠的荒凉与严酷。它有的是柔和、清新与流动不止的生命,并且,它同样也是开阔的,让人心胸开朗。根鸟看得更多的是山。山固然也是根鸟所喜欢的,但山常常使根鸟感到目光的受阻。屏障般的山,有时使根鸟感到压抑。在菊坡时,他最喜欢做的一件事,就是翻过山去。但结果总是让他有点失望,因为会有另一座山再次挡住他的视野。大山使根鸟直到他真正走出之后,才第一次感受到遥远的地平线。此时的平原,使根鸟的眼睛获得了最大的自由。他的目光可以一直看下去,一直看到他的目光再也无力到达的地方。他沐浴在大平原温暖湿润的和风中,心中有说不出的清爽与愉悦。

    春天的平原,到处流动着浓浓的绿色。

    根鸟将马牵到一条小河边,然后用乞讨的饭盆,一个劲地向马身上泼水,直将白马洗刷得不剩一丝尘埃。

    根鸟骑着白马,走在绿色之中。旅途的沉闷与单调,似乎因为大平原的出现而暂时结束了。根鸟在马上哼唱起来。一开始,他的哼唱还很认真,但过不一会儿,他就使自己的哼唱变得有点狂野起来。他故意让声音扭曲着,让它变得沙哑,把本来应该自然滑下去的唱腔,硬是拔向高处,而把应该飞向高处的唱腔,又硬是让它跌下万丈深渊。他觉得这样过瘾。他不怕人听见后说他唱得难听——难听得像才刚刚学会叫的小狗的吠声。

    在春天的太阳下,他的这种好心情,直到太阳偏西,才慢慢淡化下来。

    马来到了一条笔直的大道上。道虽宽,但两边的杂草却肆意地要占领路面,也就只剩下中间一条窄窄的小道。马走过时,在土道上留下了一个又一个清晰的蹄印。

    马走了一阵,根鸟远远地看到前面有一个红点儿。那个红点儿在一抹绿色中,很诱人。他就让马走得快了些。过不一会儿,他就看清了那是一个人。再过了一会儿,他就看清了那是一个女孩儿。这时,他就不知道让自己的马是快些走还是慢些走好了。他犹豫起来。那马仿佛要等他拿定主意,也就自动放慢了脚步,还不时吃一口路边的嫩草。

    马几乎用了和女孩同样的速度走了一阵之后,才在根鸟的示意之下,加快了步伐。

    根鸟已可以十分清楚地看见那个女孩的背影了:这是一个身材修长的女孩儿,穿一条黑色的长裙,上身又套了一件短短的紧身红衣,头发很长;随着走动,那一蓬头发就在红衣服上来回滑动,闪着黑亮的光泽。她提了一只很精致的藤箧。或许是藤箧中的东西有点儿沉重,又或许这女孩儿娇气、力薄,提藤箧的样子显得不太轻松。但女孩儿内心还是坚强的,决心要提好藤箧,保持着一种好看的样子往前走。她走路的样子,与路边杨柳所飘动的柔韧的柳丝,倒是很和谐的。

    马又向女孩儿靠近了一段。女孩儿终于听到了马蹄声,便掉过头来看。当看到一匹高头大马跑来时,立即闪到路边的草丛里,然后就站在那里再也不敢走动了,只怯生生地朝马和根鸟看。

    女孩儿大概没有看见过马,现在突然看见,并且是一匹漂亮的马,惊恐的目光里还含着一丝激动。

    白马突然加速,朝女孩儿跑来,四蹄不住地掀起泥土与断草。

    女孩儿又再一次往路边闪让,直到再也无法闪让。她闪在一棵柳树的后边,只露出一只眼睛来看着。那只藤箧,被她丢弃在草丛里。

    根鸟硬是勒住缰绳,才使白马在离女孩儿三四丈远的地方放慢脚步。

    马的气势是女孩儿从未经验过的。因此,当马喷着响鼻、扑打着耳朵从她面前经过时,她不禁好似受着寒风的吹打而紧缩着双肩,甚至微微颤抖起来,并闭起双眼来不敢看马。

    根鸟心中感到有点好笑。他是高高骑在马上来看那个女孩儿的,因此觉得自己十分地高大,心里的感觉很好。走过女孩之后,根鸟不禁回过头来看了一眼,这时他看到那女孩儿也正在看他。他的印象是,那女孩儿的眼睛不大,几乎眯成一条黑线,像喝了酒似的,醉眼朦胧。

    根鸟骑马西去,但女孩儿的那双眼睛却不时闪现在他的眼前。

    根鸟让马飞跑了一阵之后,又让它放慢了脚步,直到让马停住。他还想掉头去看一眼那女孩儿,但却又没有掉过头去。

    “她好像需要人帮助。”根鸟有了一个停下来的理由。他把马牵到路边的一条溪流边上。他让马自己去饮水、吃草,然后在溪流边的树墩上坐下,做出一副旅途劳累,需要稍作休息的样子。

    女孩儿正朝这边走过来。

    根鸟显得慵懒而舒适。他随手捡起身边的小石子,朝水中砸去。那石子击穿水面时,发出一种清脆的声音。他只看溪流,并不去看那女孩儿,但在心里估摸着那女孩儿已走到了离他多远的地方。

    女孩儿见到了歇着的马和根鸟,犹豫着走了几步,竟然站住不走了。她用一双纤细的手抓住藤箧的把手,将它靠在双膝上,心怀戒备,朝这里警惕地看着。看来,她既怕马,还怕根鸟。根鸟与人太不一样。长时间的跋涉,使根鸟无论是从眼睛还是到整个身体,都透出一股荒野之气。他很瘦,但显得极为结实,敞开的胸脯是黑红色的,像发亮的苦楝树的树干,能敲出金属的声响。长时间地躲避风沙,使他养成了一个半眯着眼看人的习惯。他的眉毛与眼眶仿佛是为了顺应周围环境的需要,居然在生理上发生了变化,前者又长又密,并如两只蚕一般有力地昂头弯曲着,而后者用力地凸出来,仿佛要给眼珠造成两片遮挡风雨与阳光的悬崖。目光投射出来时,总带着一丝冷峭,加上那双眉毛,就让人觉得他的目光像锥子一样在挖人。他的头发也变得又粗又硬,一根一根,如松树的针叶一般竖着。还有那肮脏的行装,都使人感到可疑、可怕。

    根鸟瞥了几次女孩儿,忽然明白了她在怕他和他的马,便拍了拍手上的灰尘,起身上马,又往西走了。骑在马上,他心中不免有点失落,再看大平原的风景,也就没有先前那么浓的兴趣了。

    太阳正落下去。这是根鸟第一次看见平原的落日。太阳那么大,那么圆,颜色红得像胭脂。它就那样悬浮在遥远的田野上,使天地间忽然变得十分静穆。

    一条小河隔断了西去的路,只有一座独木桥将路又勉强地联结起来。

    根鸟下马,让马自己游过河去,自己则非常顺利地走过了独木桥。

    根鸟本想骑马继续赶路的,忽然又在心中想起那个女孩儿:她也能走得了这座独木桥吗?他站住了朝东望去,只见女孩儿正孤单单地朝这里走过来。

    女孩儿走到小河边,看到了那座独木桥之后,显出一点慌张。当她用眼睛在河上企图找到另外可走的桥或可将她渡过河去的船而发现河上空空时,她则显得不安了。

    女孩儿大概必须要走这条路。她提着藤箧,企图走过独木桥,但仅仅用一只脚在独木桥上试探了一下,便立即缩了回去。

    太阳仿佛已经失去了支撑的力量,正明显地沉落下去。黄昏时的景色,正从西向东弥漫而来。

    根鸟从女孩儿的目光里得到一种信号:她已不太在意他究意是什么人了,她现在需要得到他的帮助。他潇洒地走过独木桥,先向女孩儿的藤箧伸过手去。

    女孩儿低着头将藤箧交给了根鸟。

    根鸟提着藤箧朝对岸走去。走到独木桥的中间,根鸟故意在上面做了一个摇晃的动作,然后掉过头去看了一眼惊愕的女孩儿,低头一笑,竟大步跑起来,将藤箧提到了对岸。

    减轻了重量的女孩儿,见根鸟在对岸坐下了,明白了他的意思:这样,你可以走过来了。于是,她又试着过独木桥,但在迈出去第一步时,她就在心里知道了她今天是过不去这座独木桥了。

    太阳还剩下半轮。西边田野上的苦楝树,已是黑铁般的剪影。

    女孩儿茫然四顾之后,望着正在变暗的河水,显出了要哭的样子。

    平原太空荡了,现在既看不到附近有村落,也看不到行人。陌生的旷野,加之即将降临的夜色,使女孩儿有了一种孤立无援的感觉。而这个看上去尽管已有十五六岁的女孩儿,显然又是一个胆小的女孩儿。

    根鸟知道她已不再可能过桥来了,便再一次走过去。他犹豫了一下,向女孩儿伸过手去,女孩儿也将手伸过来。可就在两只手刚刚一接触时,就仿佛两片碰在一起的落叶忽遇一阵风吹而又被分开了。根鸟将手很不自然地收回来,站在独木桥头,一时失去了主意。

    女孩儿将手收回去之后,下意识地藏到了身后。

    根鸟又走过桥去。他在走这座独木桥时,那只曾碰过女孩儿手的手,却还留着那瞬间的感觉:柔软而细嫩。他的手的粗糙与有力,使那只手留给他的感觉格外鲜明与深刻。他感到面部发胀。这是他十七年来第一次接触女孩儿的手。他在对岸站着,不知道怎么帮助女孩儿。而他在心里又非常希望他能够帮助她,她也需要他帮助她。

    女孩儿真的小声哭泣起来。

    根鸟一边在心中骂她没有出息,一边从一棵树上扳下一根树枝来。他取了树枝的一截,然后又再从独木桥上走回来。一根小木棍儿,七八寸长。他抓住一头,而将另一头交给了女孩儿。

    女孩儿抓住了木棍的另一头。

    根鸟紧紧地抓住木棍,尽量放慢速度,一寸一寸,一步一步地将女孩儿搀向对岸。

    走到独木桥中间时,根鸟感觉到女孩儿似乎不敢再走了,便转过身来,用目光鼓励她。

    这样的目光,对女孩儿来讲,无疑是有用的。她鼓足了勇气,又走完了独木桥的另一半。

    在根鸟的感觉里,一座只七八米长的独木桥,几乎走了一百年。

    走过了独木桥,女孩儿一直苍白着的脸一下子红了。她很感激地看了根鸟一眼,随即又变得害羞起来。

    太阳彻底沉没了。四野一派暮色。天光已暗,一切都变成影子。

    根鸟朝不见人烟的四周一看,问道:“你去哪儿?”他已很长时间不说话了,声音有点涩而沙哑。

    “我回家。”

    “你家在哪儿?”

    “往西走,还很远。”

    “那地方叫什么?”

    “米溪。”

    “那我知道了,还有好几十里地呢。我也要往那儿去。”

    “米溪有你的亲戚吗?”

    “没有。我要路过那儿。我还要往西走。”

    女孩儿得知根鸟也要去米溪,心中一阵高兴:她有个同路的,她不用再害怕了。但当她看到白马时,又一下子变得十分失望:人家有马,怎么会和你一起慢吞吞地走呢?

    根鸟抓起缰绳。

    女孩儿立即紧张起来:“你要骑马走吗?”

    根鸟回头看着她:“不,天黑了,我和你一起走吧。”

    女孩儿用眼睛问着:这是真的吗?

    根鸟点了点头,将缰绳盘到了马鞍上,让马自己朝西走去。他提了藤箧,跟在了白马的身后。那白马似乎通人性,用一种根鸟和女孩觉得最适合的速度,均匀地朝前走着。

    空旷的原野上,白马在前,根鸟在中间,女孩儿跟在根鸟身后,默默地走着。这组合又会有所变化:根鸟在前,女孩儿跟着,白马又跟着女孩儿;女孩儿在前,根鸟在后,白马跟着根鸟。但无论是何种组合,根鸟和女孩之间一直没有说话。

    夜色渐渐深重起来。四周全是黑暗。白天的景色全部隐藏了起来。

    根鸟已不可能再看到女孩儿的眼睛,但他分明感觉到身后有一双细眯着的眼睛在看着他的后背,因此一直不敢回头。

    当根鸟意识到不能再让女孩儿走在最后,而闪在路边让女孩儿走到前面去之后,那女孩儿也似乎觉得后面的根鸟在一直看着她,同样地不敢掉过头来。女孩儿像记住了她的眼睛的根鸟一样,也记住了根鸟的眼睛。不知为什么,她不再害怕他的那双与众不同的眼睛了。她很放心地走着。她现在不敢回过头来,是因为那莫名其妙的害羞。

    除了风掠过树梢与路边池塘中的芦苇时发出的声响,就只有总是一个节奏的马蹄声。

    走在后边的根鸟有一阵心扑通扑通地跳起来,因为风从西边吹来,将女孩儿身上的气息吹到了他的鼻子底下。他无法说清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气息,但这神秘的气息,使他的心慌张起来。他不禁放慢了速度,把与女孩儿的距离加大了一些。

    女孩儿觉得后面的脚步声跟不上,就有点害怕,站住不走了。

    根鸟又赶紧撵上两步来。他们终于又相隔着先前的距离,朝西走去。

    绿莹莹水汪汪的大平原,夜间的空气格外湿润。根鸟摸了摸头发,头发已被露水打湿。正在蓬勃生长的各种植物,此时发出了与白天大不一样的气味。草木的清香与各种花朵的香气,在拧得出水来的空气中融和,加上三月的和风,使人能起沉醉的感觉。无论是根鸟还是女孩儿,他们都一时忘记了旷野的空荡、深夜的恐怖和旅途的寂寞,而沉浸在乡野气息的愉悦之中。

    又走了好一阵,终于女孩儿先开口说话了:“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根鸟。”

    女孩儿似乎在等待根鸟也问她叫什么名字,但根鸟并没有问她。过了一会儿,她说:“我叫秋蔓。”

    “你怎么会是一个人走路?”根鸟问。

    秋蔓告诉根鸟,她在城里读书,现在读完了。一个月前,她托人捎信回家,让人到船码头接她,结果她在码头上左等右等,也未见到家人。她怀疑可能是家人记错了日子,要不就记错了船码头——她可以分别在两个不同的码头下船,而在不同的码头下来,她就会有两条回家的路。

    “如果是你记错了日子或者船码头了呢?”

    “肯定是他们记错了。”秋蔓在说这句话时,口气里满是委屈,又要哭了似的。

    “你往西去哪儿?”女孩儿问。

    根鸟不知道怎么回答她。他想告诉她西去的缘故,但他打消了这个念头。他怕女孩笑话他。因为,几乎所有的人在听到这样的缘故后,都会嘲笑他。他支支吾吾地:“我要去很远很远的地方。”

    女孩儿见根鸟不愿回答,心里有了点神秘感。但她没有去追问。她是一个乖巧的女孩儿。

    月亮终于从东边的树林里升起来。大概是因为夜雾的缘故,它周边的光华显得毛茸茸的。但,随着它的升高,光就变得越来越明亮。路随之亮了起来,人、马以及周围的物象也都亮了起来。黑暗去了,变成了朦胧。由于朦胧,就使根鸟和秋蔓觉得,那林里,芦苇丛里,草窠里,庄稼地里,到处都藏着秘密。春季月光下的夜晚,与人醉酒之后看到的物象差不多,一切都恍恍惚惚的。

    一片无边无际的麦地出现了。麦子已经抽穗,近处的麦芒在月光下闪着银光。风大了些,黑色的麦浪温柔地向东起伏而去。很远很远的地方,传来了梆子声。这似有似无的梆子声,将春夜敲得格外宁静和寂寞。

    道变窄了,他们不时被涌过来的麦浪打着双腿。

    要是根鸟独自一人行走在这旷野里,他会突然大喊一声,或故意扭曲地唱上几句。但此刻,有个女孩儿在他前头,他不能这样做。他也不想去破坏这份宁静——这份宁静让他非常喜欢。

    已走到后半夜了。根鸟和秋蔓都不觉得困倦。但秋蔓显然走得有点困难了。根鸟牵住了马,说:“你骑上马吧。”

    秋蔓摇了摇头。

    “骑上吧。这马非常乖的。”

    “我没有骑过马。”

    “没有关系的。骑上它吧。”根鸟说着,就在马的身旁蹲下,并将腰弯成直角,给秋蔓一个水平的脊背。

    秋蔓不肯。

    根鸟就固执地保持着那样一个姿势:“骑上马吧。你的脚已打出泡来了。”

    “你怎么知道的?”

    根鸟说不清他是怎么知道的,但只是觉得秋蔓的脚上肯定打出泡来了。

    秋蔓终于将脚踩到了根鸟的背上。根鸟慢慢地升高、升高,最后他踮起双脚,将秋蔓送到了马背上:“抓住马鞍上的扶手,你肯定不会摔下来的。”

    秋蔓开始有点紧张,但白马努力保持平衡,使秋蔓慢慢放松下来。她从未骑过马。马背上的感觉是奇特的。如果是家人在她身旁,她会咯咯咯地笑起来。

    根鸟惟恐秋蔓有个闪失,就牢牢地牵着缰绳,走在马的身旁。

    秋蔓只能看到根鸟的头顶与双肩。她直觉得他个头很高、双肩很有力量。

    路穿过一片树林时,月亮已经高悬在头顶上,林子里到处倾泻着乳汁一般的光华。根鸟主动向秋蔓诉说了他西去的缘由。说完之后,他就担忧秋蔓会笑话他。

    秋蔓没有笑话他。

    但他却在看也没看秋蔓的面孔时,竟然觉得秋蔓在笑,并且笑弯了眉毛。他还听出了秋蔓心中的一句话:“你好傻!”是善意的,就像这月光一样的善意。根鸟心里有一股暖暖的、甜甜的,又含了点不好意思的感觉。

    黎明前的那阵黑暗里,他们走到了那个平原小镇:米溪。

    在秋蔓的带领下,他们走到了一座大宅的门前。

    根鸟以同样的方式,将秋蔓从马上接下。

    秋蔓立即朝大门跑去。根鸟看见了被门旁两只灯笼照亮的大门。他从未见过这样又高又大的门。灯笼在风里晃动,上面写着一个“杜”字。

    秋蔓急促地叩响了大门上的门环,并大声地叫着:“开门呀,开门呀,我回来啦!”

    随即门里传来吃通吃通的脚步声。门很快吱呀打开了。有许多灯笼在晃动,灯光下有许多人。他们认出了秋蔓之后,又掉过头去向里面喊道:“小姐回来啦!小姐回来啦!”后面又有人接着把这句惊喜的话,继续往深处传过去。根鸟直觉得这大宅很深很深。

    秋蔓竟然“哇”的一声哭了。

    那些人显得十分不安。他们告诉秋蔓,家里派人去船码头接了,没有接着,正着急呢,所有的人到现在还都没有睡觉,老爷和太太也都在客厅里等着呢。差错出在秋蔓记着的是一个码头,而家中的人却以为是另一个码头。

    秋蔓被一群人前呼后拥地送往大宅的深处。

    一直站在黑暗中的根鸟,通过洞开着的大门往里看时,只见房子后面有房子,一进一进地直延伸到黑暗里。灯笼映照着一根根深红的廊柱、飞起的檐角、庭院中的山石与花木。

    过了不一会儿,人群又回来了。他们显然已听了秋蔓的诉说,看根鸟来了。走在前面的是秋蔓。她一手拉着父亲的手,一手拉母亲的手。见了根鸟,她对父母亲说:“就是他。”

    秋蔓的父亲身材瘦长,对着根鸟微微一鞠躬:“谢谢你了。”随即让佣人们赶紧将根鸟迎进大门。

    根鸟初时不肯,无奈杜家的人绝不让他走,连拖带拉地硬将他留住了。淋浴、更衣当根鸟在客房中柔软舒适的大床上沉沉睡去时,天已拂晓。

    根鸟醒来时,已是第二天快近中午了。

    秋蔓早已守候在寝室外的厅里,听见寝室门响之后,对两个女佣说:“他醒了。”

    两个女佣赶紧端来洗漱的铜盆。秋蔓接过来,要自己端进去。两个女佣不让:“哪能让小姐动手呢。”但秋蔓却固执地一定要自己端进去。两个女佣只好作罢,在门外站着。

    根鸟见秋蔓进来,望了一眼窗外的日光,有点不好意思:“我起晚了。”

    秋蔓笑笑,将铜盆放在架子上。那铜盆擦得很亮,宽宽的盆边上搭着一块雪白的毛巾,盆中的清水因盆子还在微微颤动,荡出一圈圈细密的涟漪。

    根鸟手脚不免有点粗笨,洗脸时,将盆中的水洒得到处都是。

    秋蔓一旁站着,眯着眼笑。

    等根鸟吃完早饭,秋蔓就领他在大院里的那一幢幢房子里进进出出地看,看得根鸟呆呆的。这个大宅,并没有给根鸟留下具体的印象。他只觉得它大,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颜色与光影在他的感觉里闪动:砖瓦的青灰、家什亮闪闪的荸荠红、庭院莲花池中水的碧绿、女佣们身着的丝绸衣服的亮丽

    杜家是米溪一带的富户,有田地百余亩,有水车八部,有磨坊两座,还有一爿这一带最大的米店。

    根鸟自然从未见过这么大的大宅。

    接着,秋蔓又领着根鸟去看米溪这个镇子。

    这是大平原上的水乡地区。米溪坐落在一条大河边上。一色的青砖青瓦房屋,街也是由横立着的青砖密匝匝地铺成,很潮湿的样子。街两旁是梧桐树。梧桐树背后,便是一家家铺子,而其中,有许多是小小的酒馆。家家的酒馆都不空着。这里的人喝酒似乎都较为文雅,全然没有根鸟在青塔或其他地方上见到的那么狂野与凶狠。他们坐在那里,用小小的酒盅,慢慢地品咂着,不慌不忙,全然不顾室外光阴的流逝。几条狗,在街上随意地溜达,既不让人怕,也不怕人。中午的太阳,也似乎是懒洋洋的。小镇是秀气的,温馨的,闲适的。

    根鸟走在阳光下,也不禁想让自己慵懒起来。

    在杜府住了两日,根鸟受到了杜家的热情款待,但他在心里越来越不自在起来。这天晚上,他终于向秋蔓的父母亲说:“伯父伯母,我明日一早,就要走了。”

    秋蔓的父母似乎挺喜欢根鸟,便用力挽留:“多住些日子吧。”

    根鸟摇了摇头:“不了。”

    秋蔓的父母便将根鸟要走的消息告诉了秋蔓。秋蔓听了,默不作声地走到自己的房间去了。

    第二天一大早,根鸟就起了床,收拾好了自己的行装,将白马从后院的树上解下,牵着它就朝大门外走。

    秋蔓的父母又再作最后的挽留。

    根鸟仍然说:“不了,我该上路了。”他说这句话时,不远处站着的秋蔓正朝他看着。那目光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神色,它使根鸟的心忽地动了一下,话说到最后,语调就变弱了。

    秋蔓默默地站着,一直用那样的目光看着他。

    杜府的老管家是一个慈祥的老头,就走过来从根鸟手中摘下缰绳:“既然老爷和太太这么挽留你,小姐她”他看了一眼秋蔓:“自然也希望你多住几日,你就再住几日吧。”

    根鸟就又糊里糊涂地留下了。

    又住了三日,根鸟觉得无论如何也该走了。这回,秋蔓则自己一点不害羞地走到了根鸟的面前,说:“我知道你为什么要走。”

    根鸟不吭声。

    “你是不愿意这样住在我家。你不是在路上对我说过,你要在米溪打工,挣些钱再走的吗?那好,我家米店里要雇背米的,你就背米吧,等挣足了钱,你再走。”

    根鸟不知如何作答。

    “留不留,随你。”秋蔓说完,掉头走了。

    根鸟叫道:“你等一等。”

    秋蔓站住了,但并不回头。

    根鸟走上前去:“那你帮我对伯父说一说。”

    秋蔓说:“我已经说好了。”

    当天下午,根鸟就被管家领到了大河边上。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