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59文学 www.59wx.cc,朵纯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以往,我很少对别人提起我是我们这座小城的哪里人,这个症结主要缘于我的母亲是个外地人,她在我们这个小城生活了大半辈子,她把她一身的病痛归罪于在东木子街生活这些年中积劳成疾累气所致,年少的我对母亲的所有怨言总是投以无助的哀怜的目光,我在母亲满腹委屈声中长大,过去,我受母亲影响,总不敢提及我是这座小城的哪里人,因为那时我还小,我的虚荣心总怕别人说好说坏的,可是,随着我的年龄一天天在增长,恋家怀旧,更加地看重感情,寻求内心的安宁与持重。现在,我是一个时时把故乡挂在嘴边的人,当我用我自己的眼睛观察和体会生我养我的这块土地的时候,这块土地上的人物竟是那么鲜活地生动起来,我劝母亲,人活着是要往前看的,不要总活在过去里,东木子街作为我们这座小城的历史已深深存印在我的脑海里,在东木子街已大规模拆迁改造完成之际,我站在东木子街原址处,回忆起我生命中曾经熟识的一些人们,记录一些文字,以作留念吧。

    麻三爷

    麻三爷是小时生天花时落下一脸的麻点,他少时又被日本兵当作小怪物抓去,日本兵们经常哄笑着拿他打趣逗乐,教他抽烟喝酒,因此,他长大成人后还是不足一米二的小矮人,他的母亲到死望着他都闭不上眼,因为他还没有说上媳妇,他母亲拉着他弟弟的手不放松,直到我的四爷在点头答应照顾他傻哥哥一辈子的许诺中母亲才放下他的手。

    麻三爷的弟弟先娶了亲,过了门的嫂子偏偏是个疼人吃喝的吝啬女人,给麻三爷吃差样的不说,更别说给他娶亲的事了,娶亲是要花钱的,这年头,连好人家都吃不上饭,更别说他们这属得上的困难户了,我经常见到麻三爷在快吃饭的钟点来到我家,然后磨蹭着不走,倚在门槛上,和我母亲说话,我母亲有一搭无一搭的回应着,有时干脆不理他,他也不知道生气,最后是吃上饭是目的,吃完饭,他便嘴一抹,倒背着小手,挺着骨瘦如柴的小身躯,行走在东木子街正午的阳光里,由于他嫂子视他为眼中钉,只要看不见他为最好,他大多数时间就浪迹于大街巷陌中,有时,干脆在路边的水泥管子里过夜,麻三爷受尽了弟妹的白眼和侄男侄女的嗤笑,他干脆背起了箩筐,开始了捡破烂的生涯,他生是用捡破烂捡到的两个金戒指,把麻三婶娶到了家。

    麻三婶是个有智障的女人,但也不算很严重,只是她胖胖的身躯真是倒了不知从哪边扶,她每天最大的爱好就是吃,她和麻三爷经常是为了一口东西谁多吃了谁少吃了而打起来,在我印象中,有智障的人都是很爱生气的,且不分什么时候,想什么时候就什么时候,我们大队把他们列为五保户,给他们盖了三间房子,他们靠吃救济过活。

    他们一生无子女,我曾在过去问过大人们,大人们说,一对傻东西,怕都不会生孩子吧!

    听东木子街上的人说,麻三爷已于六七年前死于我们当地的敬老院里,麻三婶之后被他的弟弟一家接回我们这里的小圈街,为此她的弟媳逢人便噘着嘴咒骂,老了、老了,却又找了一个婆婆,嫁了这么一个死男人,身边这么多零碎,你不接,他就和我闹离婚,那个傻大姐在敬老院里不呆呀,她说别人外待她,老和人家打架,人家那巴不得赶紧让她走人呢。

    弟媳家真的比敬老院还好吗,我没到老年,没有体会,只是麻三婶这回真的疯癫了,有几次我驮着女儿,见到街上一个快步疾走的臃肿的女人,目光直视,走不了多远就脱下裤子哗哗蹲在地上尿一泡,然后提起裤子一免,接着走,几个二中的初中男生路过看到,哄笑着你推我搡,大声嚷嚷道,哟,够酷的,可真够酷的。

    女儿也在车座后好奇的问我,妈妈,难道她不害羞吗,我忧伤地回答女儿,她的脑子不管用了,她想不到别人会怎样看她,所以她想怎样就怎样呗,女儿突然冒出一句话说,我愿妈妈也像她一样,想怎样就怎样,我嗔怪女儿竟瞎说,女儿说,没瞎说,您每天这么忙,要接送我上下学,还要管老人,买菜做饭,家务活一大堆,要是像了她,就什么事也不会找您了,还竟是别人照顾你呢,您起码活得不会这么累了。

    我无言以对,内心里,却像倒了五味瓶,翻腾着百种滋味。

    王守正

    王守正被我们街上公认为“坏人”原因是他有一路尿尿的劣迹,我们从小路上路过,只要见到小路上有一连串的小湿点,便说,王守正刚从这走过,他又挺人尿尿了,王守正这一劣迹被人看作“流氓”“坏分子”曾被人楸斗过,可他完事后仍我行我素。

    都说王守正和她老婆关系不好,她老婆和一个儿子,六个女儿给他气受,可别人说,不好还会生那么多孩子,只是王守正家永远没有安宁之日,不说每天每也是三天一小架,五天一大架,从他们家院里飘出的永远是王守正的叫骂声,他老婆的回骂声,和儿女们的吵闹声。

    王守正做的是给一家大车店摇煤的生意,因此他的身上永远是一身煤黑,只有两只浑浊的布满红血丝的眼睛,是他脸上唯一的异色,他经常摇摇晃晃地兜里揣着酒瓶,一路哼哼着走回来,王守正一进家,家里的战争便起,王守正后来年纪大了,干不了体力活了,便回家呆着了,后来,就瘫在床上了,后来我们听到更多的是王守正在屋里大叫“饿、饿”的声音,而后又是他的连哭带嚎的叫骂声。

    有两天,王守正的声音再也听不到了,后来从他家院子里传来哭天抢地的声音,我们才知道王守正已死去了。

    王守正的一个儿子日子过得平平,靠卖力气吃饭。

    王守正的六个女儿中有两个很出色,据说在改革开放初期去了北京上海等城市,有一个还嫁给了外国人,去了美国,一个现居北京。

    王守正的老婆十年前就被女儿接到了美国,这个原来头上扎着毛巾,矮矮小小的黑瘦老太太,回来后,也成了海外人士。

    我那天在人群熙攘的东木子街集市上遇到了她,老人家一眼便认出了我,直呼我的小名。

    我问她什么时候回国的。

    她说,刚回来二十多天。

    她直对我说,在国外老人的生活有多么的好,从她的面模看,确实很好,根本不像八十多岁的老太太。

    一个月后,我听到老人去世的消息,我深感这个老人还是有灵性的,她临死也许把该做的都做了,把该见的人都见了,叶落归根吗,不知她死后会不会和王守正葬在一起,王守正比她早故去近三十年。

    她赶上了好时候,而我认为王守正是一天福儿也没享,和她丈夫比,她或许应该死而无憾了。

    刘殿如

    刘殿如最初在我们街上是被誉为“秀才”的,他长相清秀,写得一手好字,据说还能画两笔,只因家庭成分高,这些才能也没得以施展,也许由于郁郁不得志吧,他的脸色总是蜡黄蜡黄的,白中带黄,总感觉他像呆在地窖或鼠洞里的人。这只是我小时候作为一个小孩子的认为。

    后来,他的行为越来越古怪,他在五十岁年龄的时候,身边经常是一帮小孩子叽叽喳喳围着他转,也难怪呀,他会说笑话给大家听,会很耐心的画画给大家看,那时候的家长哪有闲心闲工夫陪着小孩子玩呀,小孩子一放出去便是天黑才回家,那时候,刘殿如给我们队里看菜园子,那里有花有草,还能摘黄瓜西红柿吃,谁不爱往那跑呀。

    可当有一天,两位中年妇女,怒气冲冲地跑到菜园子,声泪俱下地控诉刘殿如怎么欺负了自家的小闺女。

    大家才明白了原来刘殿如是个人面兽心的东西。

    在大家的唾骂声中,刘殿如被公安局来的人带走了,随后等待他的是十五年的牢狱。

    他的老婆在他入狱后不久,带着他的残疾儿子改嫁给了一个修鞋的瘸腿老赵,后来离开了这个小县城,再无音信。

    刘殿如出狱后已到了九十年代中期,他一个无家无业人员,还是被照顾到我们东木子街书记开的一家旅馆,在那里开票看门,后来传出来的消息是刘殿如经常佝偻着身子,趴在凡是男女二人进入的房间外听声,他的表情也经常是随着房间里的动静声音带给他的兴奋程度而变化着,猥琐不堪。

    被旅馆开出后,刘殿如房无一间,地无一垄,他后来找到我们街郊外堤边荒废多年的一个机井房,安了身。

    后来,放羊的张老栓说,邻村一个卖鱼的叫果大脚的五十多岁的女人,经常出入机井房,果大脚是十村八里远近闻名的公共汽车,一宿也离不开男人的风流女人,要是他们能过到一起也就好了,只是,没多久,果大脚就消失得无影无踪,有人猜测说,刘殿如耗尽了精血,已经不行了,果大脚尝不到甜头,也就跑了。

    没能迈向二十一世纪的门槛,刘殿如死于一个奇冷的飘雪之夜,他是死后两周才被人发现的,据目击者说,他的脸蜡黄蜡黄的,身上瘦的皮包骨,他已被风蚀干了,是我们街上的几位好心人把他的后事料理的。

    他再坏,后事也是要办的呀,东木子街街上的人们如是说。

    大翠姐

    大翠姐是我大妈家的大女儿,她的长相典型一副农村姑娘的模样,红红的脸膛,大大的眼睛,说话声音大大的,留着一头在当时很流行的短发,她当姑娘时,是我们队里的拖拉机手,由于她性格开朗,身边总是一群小伙子围着她,但她最终选中的是刘王赵村的赵信义,赵信义长相好,就是家穷,可大翠姐不嫌弃,更主要的原因是大翠姐在婚前怀上了赵信义的孩子,这在当时是很见不得人的一件事,我大妈是个很好面子的女人,她一方面狠狠咒骂自己的闺女,一方面托出媒人来急急地向刘家要求赶紧娶大翠姐,赵信义娘由于过惯了苦日子,思想上也有占点小便宜的心理,再加上也真拿不出彩礼钱,因此迟迟不开口,可大翠姐的肚子不等人,因此,大翠姐一分钱赵家的彩礼也没要,就匆匆地嫁给了赵信义,婚后不久,大翠姐生下一个女儿,又过两年,大翠姐又生下一个儿子,儿女双全的她日子越过越滋润。

    赵信义也越来越能干,从打沙发起家,一直做到自己建起三个厂子,赵信义也终于当上了大老板,大翠姐自然也扬眉吐气起来,我大妈一该以往提起大翠便皱眉的老惯例,也对闺女笑脸相迎起来,大翠自然也对娘家付出很多,尤其在钱财上,从没有算计过。

    好日子就这样过去了一两年,大翠姐知道赵信义外面有人后,哭着跑回了娘家,她声泪俱下地控诉道,怪不得他有时候回来就高兴得眉飞色舞,没用的蛋话一箩筐,有时回来就跟霜打的茄子似的,后来才知道,完全取决于那个浪娘们伺候好了他没有。

    大翠姐指着屋里站着的几个兄弟,放着狠话说,你们要是有种的,还认我这个姐,现在就给我垛了这个混蛋。

    几个兄弟面面相觑,谁也没有吱声,搞对象,相家,盖房,娶媳妇,人家赵大姐夫哪件事落过趟,做人要讲良心呀,吃人家嘴短,拿人家手短呀。

    精明的大妈一旁劝慰闺女说,嫁汉嫁汉,穿衣吃饭,这么好的日子,不愁你的吃,不愁你的喝,他不没给你领家来吗,当做不知道,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全当没有这档子事。

    大翠见指望娘家人给自己出口恶气是没有指望了,便也开始想开了,打牌、化妆、买高档衣服,可她胖胖的身形,根本买不到衣服,她就整天泡在裁缝铺里,衣服堆满了整间屋子。

    她后来时常嘟囔一句话:

    怎么他妈的男的就可以找几个女的,可女的怎么就不能找几个男的玩玩,真他妈的不公平,我下回也要找几个男的乐呵乐呵。

    我大爷听到这话,把喝粥的饭碗重重一撂“你敢”

    大翠姐说归说,她一个四十多岁,人老珠黄的女人,又那么胖,谁会看上她呢。

    丈夫整天整日不回家,大翠姐靠在麻将桌前打发时光,一儿一女远在外地求学,她不忍告诉他们,怕影响孩子学业。

    年轻时泼辣敢爱敢恨的大翠姐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臃肿不堪絮絮叨叨的女人。

    在我大妈家孙子顺子的婚礼上,我和大翠姐遇见了,大翠姐一身珠光宝气,新烫的大波浪花,开在脸上。

    我们一起看我们的侄子顺子的结婚典礼,当看到新郎新娘互赠信物,互咬苹果,然后顺子抱起新娘入洞房的亲热场面时,我见到大翠姐眼里闪着盈盈的泪光,一丝不易察觉的酸楚在她的脸上闪现。

    我偷偷地望向她,竟不知怎么劝慰她才好。唉!

    小九

    小九是我们街上最精明、美丽的女子,她留着一头乌黑的长发,有时散开披在肩上,...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