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59文学 www.59wx.cc,大地狮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最后荒芜地铁中,如海人群忙来忙去,大多是在重复“建路”换地“挖井”毫无累积的效果。而这种浪费所产生的损耗,最终还要附加到这些忙碌的人群中,令他们更加忙碌,这些人真可怜!

    试想,如果整个社会能以全局的视野,系统有效地运用资源,那将会节省多大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整天四处奔波的人们根本无需如此劳累,就可过上富足而轻松的生活。可现在呢?为了追求所谓的发展速度,全球的资源正在被极度浪费,而每个人处于生存恐惧的压力之下,都在忙活着自己根本不喜欢的工作,虚掷光阴,无暇精神的追求,停止了生命的成长,一生仿佛转笼里的小老鼠,奔波不止。

    中国大陆在整体的发展观上做得更差,想“白吃午餐”的心理和现象普遍而严重。贪污腐败的行为久禁不止,公款吃喝的做法依旧风行,贫富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以至于0。4 %的人掌握了75 %的财富。欧美等发达国家可通过税收等国家政策来调整贫富差距,使下层阶级具有基本的生活保障,而中国的有钱人却千方百计逃税漏税,逃避社会责任,从而嫁税、嫁责于中下层同胞。例如,在中国的房地产界,富翁一窝一窝的产生,仿佛硕鼠一般。虽然房地产对社会整体财富的增长贡献不大,可房地产商却通过各种手段,无所不用其极,把社会的大量财富敛入自己的腰包,这使得大城市的中产阶级成了为一套住房而劳苦一生的房奴,使下层阶级成了无家可归的流浪汉。这些不合理的现象充分说明了中国急需调整社会结构,通过国家整体计划来优化资源配置,以便符合整体的利益,符合最大多数人的利益。

    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严格的计划经济体制。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把计划经济当成国策来推行,由于时机不成熟,此国策以失败而告终。平心而论,计划经济本身是一种很完美的经济体制,一切生产全部通过计划而定,不存在丝毫浪费,但是,如果人们对制定计划的可行性判断,对市场的控制方法,以及执行力上出现了问题,那么“计划”的意义就荡然无存,成了“乱划”当时的中国,无论在制定计划所具备的科学依据和理性上,还是在落实计划所能依靠的工具上,都无法满足要求,所以必败无疑。而目前的情况已然不同,技术的触角可伸及到经济的每个角落,使经济活动昭然若揭,而物联网的概念和应用普及之后,任何一件物体都可连接到物联网整体上,作为其中一个元素。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技术的辅助,科学化对市场整体进行统筹、指导,构建出衍生整体市场的整体哲学,将十分有必要,并能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巨大帮助。

    中国若能运用整体哲学观来指导国民经济的发展,那国内很多棘手问题就可迎刃而解了。从目前的国情来看,中国随着gdp总额超越日本,虽然已成为尾随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可gdp人均起来,中国却排在100名开外,并且,中国局部范围内还没有解决温饱问题,没有解决义务教育问题。尽管如此,地贫物薄的中国却在奢侈品的消费上排名全球第二,令国人震惊。这正如印度哲学家奥修所说:人们对拥有一个好的、健康的身体并不感兴趣。因为那个很容易达到,他们对那些无法获得的东西比较感兴趣整个社会都试图在满足那些非必要的东西,有百分之九十的工业都涉及了非必要的东西,有百分之五十的人力浪费在了那些完全没有用的东西上。中国如果加强宏观调控的力度,整体优化资源配置,把精力和财力从非必要的东西上抽出来,放到国计民生的大事上,例如,通过税收等手段把花费在奢侈品上的钱用于解决国民的温饱问题和义务教育问题上,问题何愁不解呢?实际上,中国古人向来很注重整体发展观的运用,强调在发展社会的时候要“开源节流”老子在道德经中说:“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节俭,才能使国家长治久安,并能越来越壮大。局部的浪费会使整体减少,局部的创造会使整体增加。现在的中国人由于违反了祖训,奢侈荒淫,自然导致了国家局部的穷困不堪。中国的荀子也曾说过: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古人这些强调“开源节流”的科学整体观,在今天依旧有很强的借鉴意义。从开源的角度来说,国人在开采煤矿、石油等有限资源的同时,不仅要注意提高开发利用率,也要努力开拓新的能源渠道;从节流的角度来说,中国的南水北调等工程劳民伤财,可谓没有必要。如果中国人不让自来水自由流淌,如果中国人把洗菜、洗澡的水用来冲厕所,如果中国人学习以色列的节水灌溉技术,那就可以彻底解决国家的用水问题,免去南水北调等工程的折腾,从而节省大量人力、财力和物力。所以,注重整体发展观,中国的问题就可釜底抽薪地解决,并能真正实现国富民强。

    运用整体发展观来优化资源配置,中国应该重视,地球上的发达大国更应该重视,尤其是美国。美国作为地球上的超级大国,其人口仅占世界的5 %,却消耗掉世界30 %的能源。美国的视野格局只限于本国范围之内,一切以美国人的自我利益为中心。为了满足本国人的奢侈性消费和炫耀性消费,美国不惜到处耀武扬威,频频发动战争,抢夺财富和资源,并极大浪费地球上的不可再生资源。美国人的做法看似聪明绝顶,占尽便宜,但天下哪有白吃的午餐,美国人迟早要为此付出惨痛代价。

    中国近代的理想主义先驱谭嗣同在其书仁学中从哲学本体论角度论述了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并实践了一种博大的生命境界,他认为:人的闻见之知停留在对表象的分割对立的认识上,所以只知小生命,不知宇宙大生命,故而自私;由私而争,由争而分别尊卑、等级,划出人我、男女、彼此、国别等等界限。界限愈严,对立愈烈,由此人无宁日、国无宁日、世界无宁日。要去此界限,就不能停滞于闻见之知,必须发现存于内心的天德良知。此种良知可透过一切表象,把握宇宙本源。从宇宙本源的相同性、相通性、永恒性,可以认识一切事物的本质是自由的、平等的、互爱的。用这种博大的思想来武装头脑,把局部的自我和宇宙视为一体,自能真正在现实生活中做到“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若是人类依旧故我,不用整体发展观去计划未来,肆意浪费地球的资源,长此以往,地球的资源总有一天会耗尽,那时人类必将面临生存的危机,最后倒毙于贫瘠的大地上。美国的进口石油,日本的用煤填海,也只能是苟延残喘而已。如能把宋朝苏轼这种“挖泥造堤”的思路,扩充到治理整个地球,整体规划,一举三得,提高地球资源的利用率,那么,美丽新世界必能在地球上早日出现。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