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59文学 www.59wx.cc,东东一郎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家乡兴化,位处苏中里下河的“锅底洼”外地人众言一词,说是“人到兴化心就‘花’”其实我想不然,应是“人到兴化心就慌”才对。因为家乡乃水的世界,广袤的平原大地上,有多得实在数也数不清的沟渠河汊;更是桥的天下,曾经三五步就会遇上一道河沟,必经一座简得不能再简、陋得不能再陋的危桥。想必这里水网泽国“无船不成行”的地貌,在苏中地区难以寻觅,堪称一绝。

    仍记得儿时住过的那个原始而闭塞村庄,四周环水,宛若倒覆着的荷叶。村前唯一通向外界的那条窄窄的小路,蜿蜒得如同一条水蛇般似的向前伸展着。走没多远,就到了路的尽头。路侧有一袭爬满南瓜藤花的草棚。拨开沾满露珠的草丛,却蓦见一条不算太大可又不算太小的河流躺在了脚边,河水倒是清澈十分,一叶小小的扁舟静静的停靠在河畔,却原来这草棚就是渡口。大有一番“野渡无人舟自横”的景象。

    至今还记得那条小路上黑黑的粘土。别看晴日里被晒得隆起了无数的鲫鱼背、牛脚塘,坚硬似铁,专崴没到过乡里的那些城里人的脚脖,可到了雨天,道路却是异常的粘软而泞滑。小路有些许欺生,没跟它打过几次交道,免不了会让你跌滚得浑身泥巴。走惯了的村里人,这一路上仍还是不住地扭着秧歌,得使出浑身的一番软硬功夫,即使如此还时不时地出现粘掉鞋帮底的尴尬。

    小孩走在这路上,除了有几分畏惧不知谁家乱吠的草狗也倒罢了,最惧怕的还是要过不知何时架起的那桥也不是的桥,只见数根长长的树棍绑缠上几道草绳横卧在河面,几无护拦,走在上面便成了最普及的“杂技”嘎吱嘎吱声中,脚底下桥在上下弹晃,心儿不由得也在忐忑地悠荡。再顽皮胆大的,恐也不敢去瞥那河水中自己忽长忽短的倒影;那胆怯的过桥,更顾不得小伙伴们的哂笑只好连走带爬。尽管如此,陋桥毕竟还是给人们多少带来了些许方便。

    早春,冰雪虽已融化,但寒意却很料峭,大人们早已赶着耕牛下了农田,孩子们则都想去凑凑热闹。想来,当年赤着小小的光脚丫走在这泥泞小路上,则不能不算是一首有滋有味的诗。相约的小伙伴齐齐地挽起棉裤脚管,不知是谁先走出试探的一步。那尚未被太阳融化的薄薄的冰面会扎得脚底生疼。寒气顺着皮肤直往上窜,小脚板冻得通红,继而又被污泥涂黑。此时已不容回头,只能使劲伸展着脚趾迈出第一步,让每一个关节都绷紧,便与大地有了肌肤之亲。眼睛顾不得乜斜,心也顾不得许多,得要有“壮士一去不复返”的勇气。因为稍有犹豫,一个忽闪,就会失去立足之处。唯有大胆朝前,才会有平衡。不多时,脚板就有些发热,膝弯里不再冰冷酸痛,额头上、腰背间竟会有渗出的细细的汗星。再一直走过去,那颗绷紧了的蜷曲的心,才在阳光下自然而然地舒展开来。

    那年月,还没有普及自行车。不过,即使有这乡里人罕见的“洋车”走这种路,也只得委屈你把两只滴溜溜的轮子扛在肩膀上。当然,那时更不会有“桑塔纳”因为这路,只能是乡人用脚板能走出来的。雨天,能够穿上木屐、钉鞋的,算是奢侈的了,简单的只在脚底缚一束稻草便行走如云了。或许,那些乡人的爷爷或更老的祖宗就是这般装束,走路不须问,走草边不打滑,该是对所有孩子最初的启蒙?其实,这祖祖辈辈经过乡间的小路小桥,不仅仅教会了人怎么走,也极大诱发了人的企盼。

    如今,因工作关系,曾数番走近那儿时住过的村庄,那时时在自己思绪中出现的乡间小路已无处寻觅,取而代之的是宽绰的乡级公路,公路两旁竟是富裕起来的乡亲们砌造的鳞次栉比的座座楼房。还是村前的那条弯弯的河流,只是经过多次疏浚改变了原先的模样;陋桥不知哪年哪月早被横跨两边河岸的高大砼桥所取代,桥上车水马龙,人声熙攘,桥面安设了的十数盏高大挺拔而又造型别致的路灯;新架设的十一万伏高压银线从河面上飞弛而过,河两岸的两基铁塔宛如巨人的臂膀,撑起了家乡父老心中对未来希望之光。想必无论何人,此时来这里,应是“人到兴化心不慌(花)。”儿时记忆中的那乡间凸凹而泥泞的小路,那河面上荡荡悠悠的小桥,已经淡淡地变成了一片遥远的梦。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