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59文学 www.59wx.cc,东东一郎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去年深秋,抵昆明参加一个会议,会休期间,几位朋友相约游西山。这座有“睡美人”之称的山上,有幽静的山间曲径,凌峥的万丈削壁,峥嵘的殿宇楼阁,四时不绝的花卉,崇峻的奇峰怪石。在太华寺与三清阁之间的一段山坡的道边,我惊异地发现,在这依山傍水、花草繁茂的秀美之地,还默默沉睡着敬慕已久的人民音乐家——聂耳。

    聂耳墓附近的山坡地势宽敞,周围苍松挺拔,翠柏森森,景色显得十分清幽。墓地的设计独具匠心,寓意深刻。远观,聂耳墓园就象一把巨型的小提琴,墓穴就位处在发音孔上;近看,墓前有七个花坛,代表七个音阶;由底至上计有二十四级台阶,似乎象征着聂耳二十四岁年轻的生命。墨玉般的墓碑正面,镌有郭沫若同志亲笔手书“人民音乐家聂耳之墓”一行苍劲的大字。碑阴仍系郭沫若同志手书的墓志铭,全文为:“聂耳同志,中国革命之号角,人民解放之声鼙鼓也。其所谱‘义勇军进行曲’,已被选代用国歌。闻其歌者,莫不油然而兴爱国之思,庄然而宏志士之气,毅然而同趣于共同之鹄的。聂耳乎,巍然其与国族并寿而永垂不朽乎。聂耳同志,中国共产党员也。一九一二年二月十四日生于风光明媚之昆明,一九三五年七月十七日溺死于日本鹄沼之海滨,享年仅二十有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四年一九五四年二月郭沫若。”

    我在游人络绎不绝的墓碑前久久地伫立,默默地拜读着郭老所撰写的这段令人激越的文字,眼前仿佛再现历史的剪影:九一八事变后,聂耳接受了为田汉、夏衍表现爱国青年知识分子投笔从戎的电影风云儿女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的谱曲任务后,再也按捺不住搏动的心脏,心中充满了整个中华民族的不可屈侮的声音。当他用颤抖的手拿着田汉从狱中写在香烟盒锡箔纸上还未来得及抄写的那首歌词,胸膛中迸发出“起来!不愿做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的旋律。由于反动当局的迫害,聂耳不得不离开祖国。1935年4月,他将曲谱定稿从日本寄回上海。三个月后,聂耳因游泳失事,义勇军进行曲遂成为他的绝唱。

    聂耳似乎是带着音符出生,从小对音乐就表现出特殊的兴趣和超人的才能,他的名字也比一般人多了两只耳朵。他24岁的短暂生命所留下的乐章,奏响了中华民族解放的最强音。作为一个革命者,聂耳在他的音乐作品和创作中,较好地解决了音乐与时代、音乐与人民群众以及在音乐创作中如何继承与创新的这样三个带根本性的问题。他的歌曲创作深刻而鲜明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热情地歌颂人民,并从新的内容出发,在创作中表现出杰出的创新精神。正如周恩来当年所说:“许许多多青年人,是唱着聂耳的歌曲走向革命的。”而今,中华民族受人欺侮的屈辱时代已经过去了,但聂耳的歌曲仍然以其巨大的艺术感染力激励着人们前进不息。

    在聂耳汉白玉的雕像前,我们一行默默而庄重地向“国歌之父”献上了一束束素白素白的玉兰花。望着山脚下阳光普照、烟波浩淼的五百里滇池,仿佛那激越、高亢的义勇军进行曲又一次响彻云霄。是的,一个短暂的生命,因为一首歌而永远年轻地活着,那就是聂耳。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