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59文学 www.59wx.cc,东东一郎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史诗;他们的心灵总是向着远方,向着天堂。我也按此要求将数块石子摆放到其中的一个玛尼堆上。此时,湖水击打岸边时所溅起的无数小小的水花正巧覆盖在玛尼堆上,于是我相信纳木错是有灵性的,否则它怎么会感受到我对它的敬拜呢?我祈祷纳木错能够永葆亮丽的颜容,祈祷它能够将灵气拨洒于世人,更祈祷它能够将澎湃的激情注入每一个人胸怀。

    湖边的牧草非常茂盛,应是天然的牧场。一望无际的广袤草原在湖水的四周展开。更令我始料不及的是,在这美丽的湖畔地面上,竟布满着五彩斑斓的大大小小的片石,宛若天仙们向人间撒满的一地彩玉。我不禁蹲下身子捡拾,仔细观察这些美丽石子模样,每一片石真有它独特的风采。正当我沉醉在这精美绝伦景色时,一个八九岁的藏族男孩赶了四五头牦牛朝我这边走来。淳朴的孩子见我弯着腰俯拾着,手中攥着一些片石,忙过来帮助我在地面上挑挑拣拣。他不会说汉语,每拾到他认为的是精美石头,就忙不迭地递送过来,嘴里呜呜哇哇地用藏语说话,让我细细地瞧瞧他手中的那一块。他那大大的眼睛,浓密的黑发,棕里透红的肤色,是那么天真、纯洁、无瑕。我被他的真挚所感动,认真地从他的手中一堆里,挑选一块红黄黑相间的类似火山石的奇特石块。为酬谢他的盛情,我从衣袋中掏出五元纸币送他,一时他竟涨红了脸,不知说了一句什么,却赶忙飞快地跑到很远的地方,与悠闲吃草的牦牛一起玩耍去了。此时此刻,神山无言,圣湖无言,我真的好似一粒世俗之尘埃飘落到仙境,忘却忧郁,忘却伤感,更没有一丝浮躁,只会无声中感受到天籁直达内心,真的感受到大美无言!

    我久久地坐在纳木措湖边,油然而生出一种割舍不下的情愫和一种刻骨铭心的依恋,可是却找不出恰当的语言来述说她朴素而仁慈的神采,其时内心里有一个十分强烈而又默默的意愿:冰清玉洁的纳木措,我既然初识了你,还将会再来细细地看你!

    梦魂牵绕的布达拉

    来到拉萨,其激动的心情,莫过于登上布达拉宫台阶的那一时刻,你不得不被高原上倾泻下来的阳光和这座宫殿浑身透析出来的气息所眩晕。

    那天清早,我们住地出发时,天空刚刚飘过一阵细细的雨丝;而抵达布达拉宫脚下时候,正在我们有些担心之时,老天爷竟然施恩于我们,将天空一下子就放晴了。

    其时,我们梦魂牵绕的布达拉宫是一种何样的风景啊!宫殿的上方,天空蔚蓝似海,云朵洁白如玉。红白相间的宫殿,与红山山座浑然一体,在热力四射的阳光下,显得愈加金光无限。我们举头仰视这座雄伟的宫殿,不由得肃然起敬,察觉到它在自已的内心中产生出一种强烈的震撼力。正如我的一位来过西藏的朋友,曾经绘声绘色地告诉我:布达拉宫不像是人为的产物,而更像是从山上生长出来的建筑。

    当然,敬畏只是一种奇特的心理。余秋雨就曾说过,这种心理大多产生于将见未见那些从小知名的重要物象之时。是的,布达拉宫是全西藏最重要的圣地,是西藏的所有,是世界屋脊上的奇迹,是最接近太阳的民族的骄傲。

    尽管每天控制登殿的人数,但参观的人流仍是熙熙攘攘,摩肩接踵。一进入这座宫殿,所有的人都变得一下子肃穆起来,没有了平日里常有的打闹嬉笑,只听见迟缓的脚步声、烧香人群默默的祈祷声和向导讲解的声音。曾经辉煌一时的布达拉宫换来了现实的“热点”我虽不是学法律的,但我却产生这样的思绪,游人作为“热点”的“主体”他们的来此的目的究竟为何?是好奇?是探寻?是崇仰?是祈求?还是评判?而布达拉宫作为“热点”的“客体”其自身的心路又该会是怎样的呢?我们总想向陪同我们参观的向导那里寻找某种答案。那是我们业内在拉萨公司的一位三十开外的藏族女同事,她像一位历史老师为我们侃侃而谈布达拉宫的盛衰更替,久远的年代和曾经的征战,在她的叙述里已经十分简单而又了无生气;而当她讲起历代达赖喇嘛的功德,却瞬时变得那么十分虔诚而纯粹。

    布达拉宫里外都金碧辉煌,其造价惊人,可说是集中了藏族建筑艺术的精华。人们在数十里之外就可以看见它那依山凌空、层楼竞耸、金光灿烂、巍峨壮观的雄姿。想那些朝圣者们,千里迢迢一遍一遍地磕着等身长头,从风沙中走来,从草原上走来,为的就是能亲眼见上大佛,磕拜后给佛殿中那永不熄灭的酥油灯添上一坨酥油。这需要何等的虔诚与毅力啊。宗教也是一种文化,宗教文化的彩绸里,包裹的是人的信仰和企盼。殿堂的盏盏油灯,燃烧着他们对幸福的乞求;蓝天下的声声祈祷,弥漫着他们美好的心愿。

    我们在向导的带领下,在布达拉宫的这一殿穿过另一殿。恍惚幽暗的酥油灯,映照着四壁具有典型藏族色彩的图案和镶有金粉的佛像唐卡,反映的题材异常丰富,仿佛各自诉说着丰富多彩的各种神话故事。这些壁画可能已有五六百年历史了,但仍然色彩明亮,线条清晰流畅。记载着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成婚故事的画面,记载着五世达赖朝见大清皇帝情景的画面,都陈放在十分醒目的位置。印象较深的是,还有好几幅反映当年兴建布达拉宫情景的唐卡画,图中有成千上万的农奴开山采石,顺水放木,弯腰弓背运石上山,在没有任何机械施工的情况下,全部靠人力完成了如此的浩大工程。

    在好几间殿堂里,深邃而高高的殿堂墙壁上,几乎摆满了用黄绢包裹着的古老的经书,上面布满了尘埃,虽触手可及,但谁都不敢碰摸,似乎里面珍藏的不仅是经文,而是某种更加神圣的物品。最为深刻的是达赖喇嘛们的座座灵塔。其中五世达赖灵塔是用三吨多的真金包裹而成的,上面镶满了红绿宝石,夜明珠等数也数不清的稀世宝物。看着我凝视不动的眼神,向导对我介绍说,这些财富可以占当时世界财富的一半,在一旁凝神注意倾听的游客人群中有人竟发出一阵惊叹声。

    布达拉宫之所以属于世界文化遗产,是因为一代又一代藏族艺术大师的创造,让许多宗教题材变成了全人类共享的艺术经典。许许多多遥远而又现实的景物人事,在这里变得那么轻松而又疏朗。我们流连在那千万件艺术珍品前,除了感受历史的风韵之外,更多的是领悟到人性的真善美与假丑恶的鲜明反差,那些神灵的千姿百态而又栩栩如生的化身,难道不正是千年岁月化为情理协调的人性结构吗?

    宫殿里面有众多的武警战士护卫着,更有众多的身着紫衣的僧侣喇嘛们在管理着佛事。在这里,僧人靠俗人供养,俗人靠僧人超度,僧俗两界,如同鱼水,都是不可或缺的。在一个殿堂偏僻的角落,我发现一根木柱上端裂缝里有一些白色的东西。女向导告诉我,那是十分有身份的朝圣者的牙齿。因为朝圣的路漫长遥远,那位朝圣者在路上去世了,同伴们便将他的牙齿带到拉萨,嵌入宫殿的这些木柱里,以告慰亡灵。此刻,我似乎一下子明白了,为何走进一座座宫殿的那刻,心灵会不时地产生一次次震撼的感觉,因为在藏民心中,布达拉宫永远是一座最为神圣的宫殿。我虽不信教,但深深地为这座承载着丰厚历史和浓缩了艺术文化的宫殿所折服。

    参观罢宗教的红宫,女向导又率我们参观了政治的白宫。从五世达赖喇嘛倡导政教合一并着手修建布达拉宫起,布达拉宫便一直是藏民族宗教、政治、军事的中心。仅有的几处对游人开放的白宫场所,不是议事厅,就是喇嘛的寝室、会客室。在一处小小的会客室,听向导介绍说,这就是十四世达赖喇嘛接见陈毅的地方。如今,会客室景物依旧,但陈毅元帅早已离我们而去,而十四世达赖至今未归,这大概可以视为布达拉宫最为辛酸疼痛的细节部分吧。

    临近中午时分,我们终于登上金顶,剌眼灼人的阳光直射而下,让人一下子竟睁不开眼睛。放眼远眺周围的峰峦起伏的群山和无比高阔的天空,愈加感觉到自己正站在世界屋脊之颠,思绪更加无拘无束地飞扬,享受着心灵的自由和奔放,忘却了一切世俗的纷烦。贴近金顶的护栏,我们探头朝下俯望,南边的布达拉广场人潮如蚁,整洁的拉萨城街道车水马龙,最吸引眼球的是,一些藏人顺时针方向心无旁骛地绕着布达拉宫外围建筑不停地行走,那手中所持的转经筒一刻也不停地在旋转着,一些藏人则赤裸上身紧贴地面,长长仆跪不起。金顶下方是东天台处,有一楼梯是不准游客使用的,这是达赖的专道。北坡山下,有一座花园绰约可见,在不大的湖面上,有不少游人正在悠然地划着小小的游艇,女向导指着正前方那座不大的湖心岛告知我,那就叫龙王潭,岛上还有一种十分珍奇的顺着时针向上盘旋生长的柳树,叫左旋柳。可惜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无缘亲临观赏了。

    我伫立在布达拉宫的金顶上,极目远眺,流连于这夺目璀灿的景象。朦胧之中,似乎飘来有一阵放声的歌喉,原来是我们的女向导正在呤唱起李娜的成名曲青藏高原。顿时,寄托于天地之间的激情,流淌于山水之间的气息,天空飘逸的空灵,世界屋脊带来心灵深处的共鸣,深深打动了我们的灵魂。而我此刻的内心,更有了深层的领悟:灵魂,原本就是相对于肉体而言的非物质;而身处梦魂牵绕的布达拉,灵魂就是一个美丽而玄妙的词汇,每触碰一次,它就会搏动一次。因为,它正端坐在我的眼睛里,存在于切身的感触之中。

    走进罗布林卡

    我们抵达拉萨的那段时光,恰巧正逢当地非常隆重而热闹的“雪顿节”在拉萨,这个节日最为热闹地方该是罗布林卡。罗布林卡是达赖的夏宫之地,意为“宝贝园林”当我们迈进这座久负盛名的园林时,满眼见到的都是熙熙攘攘的人群,都是藏民信徒、僧侣喇嘛和有如我等的一些观光者。

    跨入罗布林卡的大门,鼓乐和歌声便远远地随风飘来。顺声而寻,我们惊喜地发现,在一棵棵大树的树荫下,灌木丛中,碧绿的草地上,随处可见那一群又一群身着鲜艳服装的藏民,他们自发地围成一圈又一圈,悠闲地喝着酥油茶,畅饮着青稞酒。主干道的两旁,竟席地而排坐着二三十位身着紫红色僧衣的喇嘛们,他们面前的地上放着一排佛钵,无言地正在等待着人们的施舍。园林里人们载歌载舞,热闹非凡,一派怡然自乐的景象。

    放眼望去,远远的一座座宫殿掩映在葱郁的树林中,显得格外无比华贵。随同我们访问的向导,是业内的一位40岁左右的当地藏族女士,她叫卓玛,藏语是仙女的意思。她专门向我们一行讲解了这罗布林卡的历史。罗布林卡建于18世纪40年代,当时亲政不久的七世达赖喇嘛正在拉萨的另一寺院哲蚌寺学习经文。有一年夏天,他路过此地,偶见罗布林卡一带景色宜人,风光秀丽,于是就常到这里搭起帐蓬,常用附近的泉水来洗浴腿疾。而其时的清朝驻藏大臣见达赖非常喜爱此地,便考虑到方便他今后在此诵经,就吩咐手下人员在泉水边搭设起一些帐蓬,这便是罗布林卡最初的规模了。若干年后,七世达赖便决定在此在建立起夏宫,并上报清朝雍正皇帝,请求批准他自己每年夏季在此处理政事。从此以后,历代达赖都在夏秋两季在此地处理政务。自七世达赖之后,罗布林卡不断得到大规模扩建,它与布达拉宫一样,并列为西藏的政治中心。所不同的是,布达拉宫建于红山之上,而罗布林卡却在当时的河滩平地上占地36万平米,成了一座拥有宫殿、别墅、凉亭、水榭的大型园林。

    听了卓玛的介绍,我们不禁对精美的罗布林卡建筑肃然起敬。园林内,只见遍植参天古木,遍地是萋萋绿草,一些不知名的华贵鲜花正点缀着宫殿的道路两旁。一些宫殿大门口,偶见威风凛凛的藏獒守护,它们的脖子上还系着红亮的丝带。

    与布达拉宫相比,这里或许没有过多的宗教神秘的感觉,一切都显得非常宽松、闲适。我们徜徉在这片充满歌声笑声的园林之中。但是,卓玛告诉我们,过去,罗布林卡的高高院墙都把普通藏民都挡在门外,只有到了雪顿节时,达赖为了让人们为他过节看戏凑热闹,才让百姓进门,但必须要免冠脱鞋,女人连头发也不得盘起,更不得在此大声喧哗笑闹。往往一过完节,老百姓们就只能望而却步了。

    不知不觉中,我们来到十分气派的达赖新宫,这是1954年在原有基础上扩建的。进入其内,新宫不愧是一座艺术宫殿。宫顶有金光闪闪的法轮幡幢;推开厚木红漆大门,刚步上猩红地毯,迎面就有狮与虎的巨画,向我们显示着这位西藏政教首脑人物的威严之气。新宫里一些殿阁与布达拉宫相似之处是,也有着众多的唐卡壁画。令人印象最深的是,一幅唐卡上画的是五世达赖进北京朝见顺治皇帝时受赠金册金印时的情景。这一情景对于达赖所系的格鲁教派来说,有着特别重大的意义,因为自此意味着中央政府承认格鲁教派在全藏的统治地位。以后的历代达赖都忘记不了这段历史。在宫中有一明亮之处,挂着一幅最新的壁画,描绘的是1954年十四世达赖经过刚刚通车的青藏公路,到北京参加人民代表大会及在各地访问的壁画,画中十四世达赖也就20出头的光景,显得风华正茂,意气风发。一旁的橱柜中,陈列着中央人民政府赠送给达赖的礼品。宫中最底层的一间大殿,摆放着十四世达赖曾经乘坐过的各式车辆。新宫的建筑、壁画、装饰,不能不说是西藏各大寺庙、宫殿、楼宇精华的集成。其风格,既有浓厚的寺庙色彩,又有宫殿府第的格局,显得异常华贵又幽雅别致。

    在这里,凡专程来寺庙朝拜的香客或是信徒,大都要在佛像前信手放上一些各式各样数额不等的钞票作为贡奉。可是,如你细细观察,便会看到供款的人中,有的几元,几角,甚至几分的,也有的不少慷慨解囊,将数十元上百元虔诚地奉上,以表对神灵的赤诚之心。然而,这些善男信女们在向佛像供奉时,大都掏出随身崭新的钞票,而更有意味的是,有些人拿着百元大钞,而又不愿将此全部献上,这时,自已可以从佛前的那堆钱中找回应找的零钱。其时一旁并无任何人监督,但谁都没有想占神灵便宜的意念。可以看出,人们对菩萨是何等虔诚,心灵是那么地纯洁。我亲眼见到一位藏民捐出二张百元大钞,又从供桌上取走一部分零钱,据向导说,从寺庙拿回或换回的钱,都带有菩萨的神灵,能保佑全家老小的吉祥平安。满眼望去,在罗布林卡佛堂前的不少供桌上,各种钞票堆积一起,花花绿绿,煞是好看,在众多的人民币中,杂夹着有美元、欧元、英镑、卢布、马克、日元等等,在一旁的卓玛风趣地告诉我们,在西藏的每个寺院的佛堂,真可称得上是一个小小的货币博览会。

    步出宫殿,我们眼前的景色,却是一幅多姿重彩的山水画。鲜花之下,有如茵的草地;草坪之侧,有喷水池、亭阁、戏台和石桌、石凳,方便众多的游人在花间、树荫里憩息。当我们小驻其间,远眺雪峰突起,近赏百花吐艳,油然升起心旷神怡的感觉。这罗布林卡,在每年藏历的七月初一至初五的雪顿节那几日,昼夜之间,密密的树林中,就会冒生出一座座色彩鲜艳的顶顶帐蓬,几乎所有的人都在歌舞中度过这愉快的野外节日生活。每顶帐蓬之中,地面上都铺有毡垫,摆满了青稞酒、啤酒、可乐、果汁、饮料和各式各样的食品,不少是举家出游。卓玛告知,即使大家素味平生,但只要聚集一起,便成了有缘分的新朋友与亲戚,彼此相互照应,坦诚相待,毫无半点生疏之感。可以想象,当夜幕降临时,座座帐蓬亮起点点烛光,或在帐蓬外面燃起红红的篝火,映照出能歌善舞的藏民们喜悦无比的脸庞,那歌者时高时低的嗓音和高原特有的乐器,伴着舞蹈者或长或短时快时慢的晃动着身影,在这墨绿般的树影之中,难道不是宛若进入神话的世界?

    也许,这些藏民们忍受了长长的冬季煎熬,当春回大地之后,他们格外地珍惜眼前这阳光空气和绿草地,开朗豁达的性格使他们特别喜欢眼前这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这是令人如梦如幻的景观;这是一个真正热爱生活并懂得大自然恩惠的民族;这是人世间少有的纯自然的大美景致。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