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59文学 www.59wx.cc,城市乡村猫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夜深闻私语,月落如金盘。”张爱玲曾经引了这两句诗写她的私语,扯出一系列的心腹话来,说是“装模作样”说出“郑重的秘密”我不预备怎样的庄重谨严,当是睡梦之间似醒非睡之时,有意无意地絮叨出瘦瘦的一束私语来吧。

    一、z镇

    我的家乡是一个足够细巧的江南小镇。一般的中国政区图上,很难有它可以识见的标志,除非是那种密密麻麻详尽得十分了得的地图,才有可能惊鸿一瞥似的一窥它的印记。它叫做z镇——不怎样花里胡哨,是有一股子菜泡饭的俗气与柴烟味的。

    z镇能够比较容易地深入到人们记忆里的,恐怕只有两处地方。一座规模并不庞大的凤凰山,一条泛泛而流的姚江。凤凰山,后来知道h城也有——就停在西湖的边上——譬如西湖,h城有,扬州也有;只是扬州的好像规模上小了一些,叫做瘦西湖,又说是“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姚江倒没有再听说有第二条,七千年的河姆渡文明是它闪亮的骄傲;也正因了河姆渡遗址的发掘,河姆渡人头上生出黄晕晕的光环来,硬生生地从z镇分了出去,独自成了一个镇。于是z镇,河姆渡镇,再一个z镇南面的s镇“鼎足之形成矣”

    我十九岁之前的日子都是在z镇度过的。我对z镇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亲切与冲动。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z镇始终是我的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故乡。这一点上,我倒不如周作人先生的风范,他说“我的故乡不止一个,凡我住过的地方都是故乡;故乡对于我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情分。”我宁可受人的鄙夷,也不愿在别处再认个故乡来。现在在h城,对这个城市丝毫没有多少感情。这样大规模的城市,我却依然想着某一天回到我的小小的z镇去,过我“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日子。我并不喜欢城市生活,也许尼采在查拉图斯如是说里的话可以代表我的意志“城市里是不良于生活的在那里,肉欲者太多;跌在一个谋杀者的手里,不是比跌在一个肉欲的妇人的梦里好吗?”

    二、童年

    我的童年并不生动。我的童年是闭塞的童年。别的一大帮孩子满山跑来跑去或者赤裸着身子玩水嬉皮的时候,我只是守在家里把有限的几把椅子拖来拖去,当我童年廉价又硕大无朋的玩具。也因为磨坏了椅背而遭母亲的呵斥,甚至是细细的竹枝的鞭挞。童年的记忆里,母亲心浮气躁,也是极其絮絮叨叨的。然而她的唠叨也只是全盘给我和父亲,面对别人家的无理取闹她是软弱的。我记得某次和邻居家闹矛盾,邻居家的那个女人在门前跳来跳去破口大骂,她只是在家里哭,也不出声,是暗暗的,像蕴积了很久的力量,却没有爆发。几年以后,那个恬不知耻的女人,一脸坏笑地踏进我家的门,母亲似乎并没有仇恨。她总是忘记别人给的仇怨,以为别人的笑意里藏的永远是善意;她是并不知道还有笑里藏刀的说法。再过几年,那女人果然又在我们家的门前跳来跳去,吐出恶毒的流言来了。

    我并不像我的母亲,她只是记恩。我是会记仇的,谁谁的好意坏处我都一清二楚。我记仇但我并不报仇。许多年以来,我对那个似乎有悔意的跳来跳去的女人始终不加理会,但我也并不会放什么流言去中伤她或者她的家人。我只是记得她的坏处,她的流言蜚语,记得而已,并不还手——或者竟是受了母亲的影响,这也是软弱吧。羸弱者大概就这么就记在心头,不表露出来的。我的父亲那时候常常去外地或者干别的什么,两三个月回来一次。那时候我并不知道生活的艰辛,以为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以为父亲所做的都是轻轻松松的。现在想起来,每每是掉眼泪的心酸——直到生命死去才肯休止的生活,永远是沉重的,始终要扛着,一个不留神,就要有粉身碎骨的打击。父亲只上过小学,写一手不错的字,记一笔流利的帐本;也能断断续续给我讲些有趣的故事。这些故事是我童年里财富,可是经了许久的岁月销蚀,已经越来越恍惚了,连大概都没有了。我的童年就这样在母亲的唠叨和眼泪里,在父亲的童话和来来回回里,晃晃悠悠地走失了。

    三、小学

    我的学习生涯是从八岁开始的。因为生日没有跑到九月一日的前面,七零八落地旁听了一年,然后才开始我的小学一年级。老师姓张,现在就住在离我家不远的同一个小镇上,还能时时遇见;她已经老了,安详地过着晚年,孙子也十几岁了。她教了我三年。三年之间,也不知道发生了多少掉眼泪或者喜笑颜开的事情。记忆里,只是那么一个破破的会堂,许多灰黑的柱子,地面是有坑的,下雨的时候会漏进雨水。现在已经一半倒塌了,一半修缮了堆着发霉的带有时代气息的破烂。三年里最难忘的是看过一次录像,武打片,霍嘿霍嘿叫个不停,里面有叫做“鹰抓天菩萨”的招式;也不知道为什么可以把这一招记得这么准,大概小时候总是对这些东西念念不忘的,一念念到了现在,忘也忘不了了。

    读三年级就去那时候的乡里的学校。三年级到六年级,换了四个班主任老师。可是无论是谁,我都清楚地记得他们的名字;只是因为多年不见,容颜已经有些忘记了。三年级的时候是任卫君老师,大约并没有现在所说的文凭,据说是代课的。后来结婚生子去了另外的小镇再没有回来。再一个是王家强老师,教数学的,过一年就调走了。五年级的时候是王春舜老师,对他的印象颇深,写一手行...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